肝火亢盛与气郁化火的鉴别
1. 肝火亢盛
病因:多因急性情志刺激(如暴怒)、热邪直接侵袭肝脏,或其他脏腑火热传至肝脏,导致肝气升发太过,气火上逆。
病机:肝火炽盛,气火上冲,内扰肝脏,外灼胆腑及全身,以实火炽盛为核心。
症状特点:火热表现更急、更突出,如:
头目:头晕胀痛(两侧、巅顶明显,因肝脉布于两胁、巅顶)、面红目赤;
情绪:急躁易怒(火气上冲,情志失控);
五官:口苦口干、耳鸣如潮甚至突发耳聋(胆火上扰);
胁肋:胁肋灼痛(肝火灼络);
二便:尿黄、便秘;
出血:火热迫血妄行,可出现吐血、衄血。
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数。
2. 气郁化火
病因:因长期情志不舒(抑郁、焦虑等),肝气郁结,日久郁而化火。
病机:先有肝气郁结,继而化火,属于郁热,既有气郁的基础,又有实热的表现。
症状特点:兼具气郁与化火表现:
气郁表现:情志抑郁、胸胁胀满、善太息(叹气后暂时舒畅),甚至伴梅核气(咽中如有物梗阻)、瘰疬(痰气郁结于局部);
化火表现:急躁易怒、口苦咽干、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但热象相较于肝火亢盛稍缓和,且气郁相关症状更突出。
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数,但弦象中常带有郁滞不畅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