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1966年12月1日发现白崇禧时,他已经死了,赤身裸体躺在床上,床铺乱糟糟

趣史小研究 2025-09-21 15:38:41

人们在1966年12月1日发现白崇禧时,他已经死了,赤身裸体躺在床上,床铺乱糟糟的,而且身体已经发紫。 1949年跟着老蒋跑到台湾后,白崇禧的日子过得挺憋屈。 蒋介石给了他一堆虚职,比如“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听着挺唬人,实际上就是个高级弼马温,没兵没权,每天上班就是喝茶看报纸。这对于一个习惯了调兵遣将、纵横捭阖的军事家来说,无异于把一头猛虎关进了动物园的笼子里。 但他自己也清楚,这是老蒋的“阳谋”。他和蒋介石的梁子,结得太深了。 想当年,1927年,蒋介石搞“四一二”,宁汉分裂,白崇禧跟着李宗仁,是逼蒋第一次下野的主力;后来中原大战,桂系又是反蒋阵营的核心;到了1948年,国民党在大陆兵败如山倒,又是他和李宗仁联手,逼着老蒋第三次下野。这三次,每一次都踩在蒋介石最痛的神经上。 老蒋这人,你让他丢面子,他能记你一辈子。到了台湾这一亩三分地,他成了说一不二的“领导人”,哪还能容得下白崇禧这尊“大神”? 所以,监视是少不了的。白崇禧家对面就设了个派出所,名为维持治安,实际上里面全是保密局的特务,一天24小时盯着他家大门。白崇禧自己也心知肚明,还跟人开玩笑说:“这个派出所不是保护我的,是看管我的。” 不仅如此,针对他的“意外”也接连发生。有一次,他上山打猎坐的轨道车突然脱轨,差点坠入山谷,幸亏副官反应快,一把将他推了出去,自己却摔成重伤。还有一次,在阿里山坐森林小火车,迎面差点和另一辆车撞上,他又一次跳车逃生。 这两件事,事后都查不出个所以然。但白崇禧心里跟明镜似的,这分明是有人想要他的命。 自从妻子马佩璋去世后,白崇禧的生活更加孤寂。儿女们各有各的事业,偌大的公寓里,常常只有他一个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个姓张的年轻女护士走进了他的生活。 这位张小姐,年轻貌美,对白崇禧照顾得无微不至。久而久之,两人之间便产生了一些超越雇主与护士的情愫。对于一个晚景凄凉的老人来说,这或许是最后的一点慰藉。 为了重振雄风,白崇禧开始依赖一种特殊的药酒。给他开方子的是当时台湾的中医协会理事长赖少魂。这药酒里,据说放了不少名贵药材。白崇禧喝了之后,感觉精神头确实好了不少。 可问题就出在这药酒上。 关于白崇禧的死,流传最广的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也是最惊悚的说法:政治谋杀。 这个说法的头号爆料人,是原军统高级特务,后来担任保密局处长的谷正文。他在自己的回忆录《白色恐怖秘密档案》里,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说得有鼻子有眼。 谷正文说,蒋介石早就想除掉白崇禧,尤其是在李宗仁从美国回到大陆后,老蒋更是怕白崇禧在台湾搞出什么幺蛾子,成为大陆方面的“内应”。于是,除掉白崇禧就被提上了日程。 之前那两次“意外”,就是谷正文他们策划的,可惜都没成功。眼看硬的不行,他们就决定来软的。特务机关找到了给白崇禧看病的赖少魂医生,威逼利诱,让他在给白崇禧开的药方里,把药性加重。 谷正文的原话是:“我们叫赖将药量加重,当补药吃,却可以催命!”也就是说,这药酒喝一两次没事,但长期喝,烈性药力在体内积聚,最终会诱发心脏病,导致血管爆裂而亡。 而白崇禧死前,确实和那位张护士共度良宵,情绪激动之下,喝了大量的药酒。这才导致了最终的悲剧。谷正文的说法,细节丰富,逻辑也能自洽,所以很多人都相信,白崇禧就是被老蒋给阴死的。 第二种说法:马上风,也就是纵欲过度。 说白崇禧74岁高龄,却迷恋年轻护士,为了取悦对方,不惜大量服用虎鞭、鹿茸等配置的烈性药酒。结果在行房过程中,心脏承受不住,猝死了。而那位张小姐,吓得连夜逃走,从此人间蒸发。 这种说法虽然香艳,但缺乏直接证据,更多是坊间的捕风捉影。 第三种说法:正常病逝。 这个说法来自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他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坚决否认了“谋杀说”。 白先勇说,他的父亲晚年身体一直不好,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这是家族遗传。他自己和哥哥,后来也都动过心脏手术。法医的鉴定结果也是心脏病突发。至于谷正文的说法,白先勇认为纯属“吹牛”和“八卦”,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而编造的故事。 白先勇的理由是,到了1966年,他父亲在台湾已经没有任何政治实力和影响力,对蒋介石构不成任何威胁,老蒋根本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去暗杀一个失势的老人。 或许,白崇禧的死,就是多种因素的叠加。他本身就有心脏病,晚年又确实在服用烈性补药,再加上与年轻女子在一起时情绪激动,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至于这药酒里,有没有被特务动过手脚,就成了历史的悬案。 但无论如何,这位曾经的“小诸葛”,最终没能算准自己的结局。他的一生,是民国史的一个缩影,充满了征伐、权谋、荣耀与落寞。他与蒋介石斗了一辈子,赢过,也输过。最终,他死在了蒋介石的“地盘”上,死得不明不白,这本身,或许就是他最大的悲剧。

0 阅读:0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