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日美军突然动手了 美军于9月17日在山口县岩国基地重新开始舰载机起降训练,计划

桃花林里诗 2025-09-21 20:47:26

驻日美军突然动手了 美军于9月17日在山口县岩国基地重新开始舰载机起降训练,计划持续到26日,时隔25年,美军舰载机起降训练产生的噪音,让岩国市民苦不堪言。 9月17日,日本山口县岩国市的天空被F-35C隐形战斗机的轰鸣声撕裂。美军时隔25年重启的舰载机起降训练(FCLP),让这个本就对美军基地充满抵触的城市再次陷入“搅拌机”般的生活。 训练中,战机反复进行“触地复飞”操作,机身与跑道摩擦产生的噪音峰值达120分贝,相当于飞机起飞时的声压。这种噪音不仅穿透门窗,更像一把钝刀反复切割着居民的神经。 这场训练的重启,直接导火索是硫黄岛的火山喷发。作为美军在西太平洋的重要训练基地,硫黄岛自2024年9月以来多次喷发,导致跑道受损无法使用。美军被迫将训练任务转移至岩国基地,却把“烫手山芋”扔给了当地居民。 事实上,硫黄岛的火山活动并非突然爆发,2021年、2022年的喷发已显端倪,但美军始终未提前规划替代方案,直到跑道彻底瘫痪才仓促应对。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让岩国市成为美军亚太部署调整的牺牲品。 岩国基地与FCLP的纠葛始于2000年。当年美军首次在此进行类似训练时,两天内创下426次起降记录,直接引发141起居民投诉,时任市长甚至召见美军司令迫使训练中断。 如今历史重演,但矛盾更加尖锐。2017年美军将厚木基地的航母舰载机转移至岩国后,当地噪音投诉量一度激增3倍,部分区域夜间噪音达103分贝,居民自嘲“住在机场跑道上”。此次训练正值日本全国多地遭遇台风袭击,居民既要应对自然灾害,又要承受战机轰鸣,身心俱疲。 在岩国市议会,反对派议员举着1983年诉讼文件的复印件,怒斥这是“历史的重演”。当年,岩国市因美军厚木基地的夜间训练噪音起诉中央政府,居民用录音带记录下战机划破夜空的刺耳声响,最终法庭判决政府赔偿3.2亿日元。 如今,这份泛黄的判决书成了抗议者的“武器”,提醒着人们:日本地方政府在美军基地问题上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市长福田良彦在记者会上的那句“我们不是美国的第51个州”,道尽了日本地方的无奈。根据《日美地位协定》,美军基地的部署和训练无需地方政府同意,岩国市虽多次抗议,却始终无法阻止训练。 2006年,岩国市曾以89%的公投反对率拒绝美军入驻,但日本政府仍强行推进部署计划,首相小泉纯一郎甚至称“公投结果在意料之中”。这种“民意靠边站”的做法,让岩国市成为日本反基地运动的典型案例。 更讽刺的是,美军此次训练正值日本国内热议“地方分权”之时。近年来,日本政府推动“令和版地方创生”,宣称要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但在涉及美军基地的问题上,中央政府依然奉行“国家安全优先”,将岩国市的诉求视为“地方性事务”。有市民在抗议集会上举着标语:“创生的是美军基地,牺牲的是地方生活。” 重启岩国基地的训练,不仅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实战化测试机会,更间接推动了日本的军购计划。日本政府已宣布将追加部署16架F-35B战机至岩国基地,预计2026年完成,这将使该基地成为东亚最大的F-35集群之一。 军工复合体的影响力还体现在政治层面。美国国会近年来不断施压日本增加防务开支,而岩国基地的升级正是“日美同盟深化”的标志性动作。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在回应抗议时称,训练是“加强威慑力的必要措施”,却避而不谈居民的健康损害。这种“安全优先于民生”的逻辑,实质是军工资本与政治权力的合谋。 岩国市的遭遇,折射出日本在美日同盟中的结构性困境。作为美国在东亚的“不沉航母”,日本承担着美军70%的驻日基地费用,却无法掌控基地的使用方式。 美军在岩国部署的“堤丰”陆基中程导弹系统,更将日本推向地缘对抗的前沿,使岩国市成为潜在的战略打击目标。当地居民的抗议声,在美日军工复合体的利益链条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0 阅读:81

猜你喜欢

桃花林里诗

桃花林里诗

桃花林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