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那时的沈阳位列第四,仅排3个直辖市之后。武汉超越广州位列第五,广州仅排第六。哈尔滨排在重庆和成都之前。长春和太原也是名列前茅。 沈阳从清代起就是东北的行政中心,那时候叫盛京,管理着辽东地区。清末设立机器局,生产枪炮和机器设备,推动早期工业起步。共和国成立后,沈阳工业基础得到加强,成为重工业基地,钢铁和机械产业占据主导位置,工厂数量多,生产规模大。沈阳的钢铁产量在全国前列,机械产品供应全国各地。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由汉口汉阳武昌三镇组成,地理位置连接南北。清末汉阳铁厂建立,生产钢铁制品,推动工业发展。共和国后,武汉交通枢纽作用突出,长江大桥建成后,便利货物运输。钢铁和纺织业成为支柱,钢铁产量大,纺织厂多,产品覆盖中部地区。 广州是南方门户,从秦汉时期就是贸易中心,港口活动频繁。唐宋时丝绸之路起点,商船往来多。共和国后,广州轻工业和商业活跃,出口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纺织和食品加工厂分布广,港口吞吐量大,成为南方经济窗口。 哈尔滨在东北北部,建筑风格受俄罗斯影响,清末中东铁路修建,推动城市发展。共和国后,机械和食品加工产业支撑经济,工厂生产设备和粮食制品。哈尔滨的机械产品供应东北,食品加工规模大。 重庆坐落山地,长江上游,抗战时期工厂内迁,奠定工业基础。共和国后,重型工业布局多,钢铁和机械厂生产活跃。重庆的工业产品支持西南地区发展。 成都平原腹地,农业基础稳固,清末机器局创办,生产工具。共和国后,轻重工业并存,电子和机械产业起步。成都的产品供应西部,农业与工业结合紧密。 长春东北中部,共和国后汽车制造业起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生产卡车和轿车。长春的汽车产量在全国重要位置。 太原山西省会,煤炭资源丰富,清末煤矿开采开始。共和国后,采矿和冶炼业主导,煤炭产量大,冶炼厂多。太原的煤炭供应全国能源需求。 在1984年,非农业人口超过200万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天津沈阳武汉广州哈尔滨重庆。这些城市人口排名反映当时工业分布。上海位居首位,作为经济中心,工业和贸易发达。北京第二,行政和文化作用强。天津第三,港口和工业结合好。这些直辖市占据前三,人口多,经济活跃。 沈阳排名第四,工业基础强,钢铁和机械生产推动人口聚集。沈阳人口约300万,非农业人口占比高,工厂工人多。武汉位列第五,超越广州,交通和工业优势明显。武汉钢铁和纺织业吸引劳动力,人口增长快。 广州第六,轻工业和贸易支撑人口,但当时被武汉超过。广州港口活动多,出口带动就业。哈尔滨第七,机械和食品加工产业发达,人口约222万。哈尔滨东北位置,工业布局早。 重庆第八,重工业基础好,人口约203万。重庆山地布局,工业适应地形。成都第十一,农业与工业结合,电子产业起步。成都人口增长稳。 长春第十二,汽车制造业吸引工人。长春规划整齐,工业区集中。太原第十三,煤炭产业主导,冶炼厂多。太原资源优势明显。 其他城市如大连第十四,港口发达;兰州第十五,工业区沿黄河;济南第十六,工业与泉水资源并存;鞍山第十七,钢铁产量大;昆明第十八,花卉和工业结合;抚顺第十九,煤矿多;青岛第二十,啤酒和港口产业。东北城市上榜多,辽宁有沈阳大连鞍山抚顺四个,工业实力强。南京第九,西安第十,古都工业基础稳。 到2024年,城市人口排名变化大。重庆全市常住人口超过3000万,成为西部中心。上海约2480万,保持领先。北京约2180万,行政作用强。成都超过武汉,人口约2100万。广州位列第三,约1880万。天津第六,约1380万。深圳第七,约1270万。武汉第八,约1120万。 沈阳位置下降,城区人口约500万,工业调整影响增长。哈尔滨人口增长放缓,约900万。武汉和天津相对后移,但仍在前列。上海国际地位巩固,人口稳定增长。 重庆超越成都,成为人口大市。南京和西安排名相近,约900万和1300万。长春仍在榜,约700万,太原约500万,影响力减弱。 12名后城市如鞍山抚顺兰州,现在少见于前列排行,人口增长慢。青岛和济南保持可见度,约900万和800万。大连约600万,昆明约800万。辽宁城市数量减少,发达省份转向南方。 相较于1984年,沈阳没落最严重,其次哈尔滨,再次武汉和天津。大上海一直是大都市,现今国际大都市地位稳。当年东北三省发达,辽宁上榜城市最多。重庆比成都繁华。南京和西安名次稳定。12名往后,除了青岛济南,其他城市难见排行榜。
1984年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那时的沈阳位列第四,仅排3个直辖市之后。武汉超
陈砚之
2025-09-21 23:44: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