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22岁的陈洪远在老山执行任务时不慎迷了路。他误闯进了一个幽深的山洞,

陈砚之 2025-09-21 23:44:46

1984年,22岁的陈洪远在老山执行任务时不慎迷了路。他误闯进了一个幽深的山洞,只能摸着黑一步步往前,却不想这里面竟传来女人的声音,陈洪远不由得握紧了怀里的手榴弹! 陈洪远出生在贵州镇远县一个普通家庭,1981年应征入伍。那时候他19岁,分配到昆明军区14军40师118团1连4班。入伍后,他很快适应部队生活,当上班长。日常训练中,他负责带班组搞体能和战术练习,经常在野外拉练。部队环境挺苦,雨季道路泥泞,大家淋湿了还得继续操练队列和射击。他特别注重军事技能,尤其射击方面下功夫。每天早起检查武器,到靶场练瞄准和扣扳机。 1983年,他在师里神枪手比赛中拿第一,站姿快速射击中移动目标。后来在全军大比武中又夺冠,射击400米外靶子只用6秒。入伍三年,他就从普通兵成长为骨干,军事素养全面。1984年初,部队准备老山任务,他整理装备,检查指南针和弹药。4月,他入党,成为新党员,党龄两个月。入党仪式上,他宣誓声音洪亮。之后继续巡逻值班,保持警觉。 老山战役前,陈洪远加强战术训练。组织班组模拟穿插,在林间练习各自为战,牢记团长指示用指南针定向。战役打响时,他带尖刀班跟随营部执行穿插,目标切断越军退路。1984年4月27日夜晚,地区漆黑,空气潮湿。途中遭越军炮击,部队散乱,他与战友失散。独自行动,他用指南针辨方向,朝枪声密集处前进。穿越丛林,双手被刺伤,继续前行。爬上高地边缘,我军炮火覆盖山头。他观察地形,发现前方铁丝网是越军堑壕。翻过铁丝网,沿堑壕前进。爬行十几米,听到越军交谈,冲上前射击,投掷手榴弹,消灭七名越军。其中一名受伤越军抓住枪管,他用枪托结束战斗。继续前进,击毙两名持望远镜的越军,和四名架设高射机枪的越军。这时听到发报声,循声找到隐蔽洞口。 洞内幽深,他向前摸索,听到女声传来,判断是越南女兵操作电台。他拉开三颗手榴弹保险,捆绑投掷。爆炸后,一名越军士兵冲出,他射击击毙。冲进洞内,检查几名越军尸体,确保无人生还。砸毁电台,割断电缆电话线,缴获望远镜和电报本。这是一个越军连级指挥所,他的行动切断了敌方通信。整个过程,他凭借军事技能和判断力,独自应对复杂情况。老山战场地形复杂,山高林密,这种孤身深入敌后的行动需要过硬本领。他入伍时就注重射击和战术,比赛成绩突出,让他能在实战中快速反应。摧毁指挥所后,敌方协调受阻,对我军有利。这次行动价值大,远超预期。 从中午时分,他从坑道钻出,返回途中在堑壕转弯处遇一名越军。投掷手榴弹弹回,他抓住再投,炸死对方。接着遭子弹射击,一颗击穿钢盔进入左眉骨,左眼失明。他用右眼继续作战,击毙五名越军。体力衰子弹尽时,解放军援军赶到,越军溃散。他因伤和疲劳昏倒,被送医院,医生无法恢复左眼视力。战斗中,他独自作战五个多小时,击毙16名越军,摧毁连级指挥所。事后,从堑壕抬出,头部缠绷带。医院手术清理伤口,缝合眉骨。他苏醒后适应单眼生活。部队总结,他的行动是关键一击。 陈洪远的事迹传开,部队通报表彰。中央军委授予“孤胆英雄”称号,记一等功。表彰仪式上,他站立敬礼,胸佩勋章。战友表达敬意。他的故事成老山战役传奇,激励后续部队。退役后,他回贵州,继续生活。参与地方活动,讲述经历。他的名字与张大权、尹光忠、史光柱等英雄并列,记入军事史。整个事件显示,一个普通士兵通过训练和决心,能在战场发挥大作用。老山战役中,这样的例子不少,体现部队整体素质。他从贵州农村入伍,到成为英雄,靠的是日常积累。击毙16人和毁指挥所,不是运气,是技能和胆量结合。 老山前线条件艰苦,士兵们面对炮火和地形考验。陈洪远迷路后闯洞,听到女声握手榴弹,那一刻决定行动方向。女声来自越南女兵电台,他的投弹直接摧毁了指挥中枢。战场上,通信中断对敌方打击大,让他后续战斗中占优势。受伤后坚持作战,体现顽强意志。援军赶到救了他,避免更大损失。他的经历提醒,战争中个人作用关键,但也靠集体支持。部队训练强调各自为战,让他能独立应对。入党两个月就上战场,新党员身份给他动力。事迹传播后,成为教育素材,激励新一代军人。

0 阅读:1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