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以拦不住了美国盟友承认巴勒斯坦国,美以为何拦不住?
近期,法国、英国、加拿大等美国盟友先后表态,考虑借联合国大会契机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葡萄牙等国也表达相关立场 ,这预示着美国盟友集团内部将迎来支持巴勒斯坦独立建国的新浪潮。而美国与以色列对此虽极力阻拦,却收效甚微。
加沙地带不断恶化的人道主义灾难,给西方国家带来了紧迫的舆论压力。自2023年10月以来,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已造成60000多人死亡,妇孺占比超一半。2025年3月初停火协议破裂后,以色列收紧封锁,联合国援助受阻,加沙沦为“全球最饥饿之地”。美以支持私营组织接管物资分发,制造“死亡陷阱”,自5月底以来,至少1300多名巴勒斯坦人在寻求食物时被杀害,引发国际社会愤怒。在此情形下,美国盟友若延续亲以政策或保持沉默,国际形象和声誉将受损。
巴以问题在西方国家日益意识形态化,各国政府不得不考虑对外政策与国内政治的联动效应。法国有欧洲最大的犹太和穆斯林族群,巴以冲突激化国内族群矛盾,左右翼势力借巴勒斯坦问题向政府施压,马克龙提出承认巴勒斯坦国,旨在安抚穆斯林选民并拉拢中左翼阵营。英国政府承受国内民众和议员压力,230多名议员和约1/3内阁成员联名要求承认巴勒斯坦国。加拿大国内政党立场和民意也因巴以冲突严重撕裂,调整立场以维持国内政治平衡。
此外,西方国家与美国在中东利益存在分歧。欧洲急需稳定中东来平衡乌克兰危机带来的安全与能源压力,而美国想借冲突建立美以联盟主导的“新秩序”,支持以色列激进政策,导致地区动荡。欧洲国家意识到美国政策无法实现和平,希望重启两国方案推动停火,同时抓住美以声誉低谷重塑自身在中东的影响力。
美国盟友承认巴勒斯坦国,是国际道义、国内政治、地缘利益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趋势反映出美国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逐渐孤立,也表明国际社会对巴以和平的期待正推动局势朝着新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