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南村有个姓刘的年轻人,相貌英俊。二十岁左右,他到城里求学,偶然在街市上遇到一个女子,梳着绿鬟垂鬓,穿着绛纱短衫。 他很喜欢,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看。女子察觉了,脸涨得通红,掩着袖子走了过去。 刘某回到住处,满脑子都想着那女子,荒废了学业,找借口回了家,睡眠和饮食都大大减少。 忽然有一天晚上,月色昏黄,有人敲门。他出去一看,正是之前遇到的那个女子。 他邀请女子进屋,女子靠着灯坐着,羞涩地不说话。 刘某又惊又喜,不知道该怎么办。过了好一会儿,女子也不说要走。 刘某出去看了看,家人都快要睡觉了,于是回到书房,关上房门,和女子一起睡了。 天快亮的时候,女子自己走了。 这样过了一个多月,没人知道这件事。两人的感情越来越深厚。 刘某问起她的来历,她说话很含糊,只说自己叫“樊英”。刘某因为爱慕她,也不再深究。 他暗地里为女子准备美味的食物,樊英笑着说:“不用,我能弄到。” 她从袖子里拿出果饵和酒菜,没有一样不精美的。 刘某每当有什么想要的,念头刚起,东西就来了,因此知道她是狐仙。 母亲为刘某议婚,他使劲阻止,不愿意。 后来被家人发现了,母亲让他和樊英断绝关系,刘某不忍心。 又过了几年,刘某得了呕血病,很危险,樊英照顾得更加周到,常常一整天都不离开,家里人都叫她娘子。 没多久,刘某就死了,樊英穿着孝服哭泣,礼数周全,她向刘某的母亲磕头说:“母亲请不要担心,以后侍奉您,是我的责任。” 刘某下葬后,樊英离开了,留下一个大布袋,说:“如果有什么需要,从这里面拿就能得到。” 母亲早上做饭取米,果然像她说的那样。 从此,饿了找食物,冷了要衣服,都靠这个布袋供给,因此家里渐渐宽裕了,而樊英却像黄鹤一样一去不复返。 有个邻村姓某的年轻人,是杭州人寄居在那里的,相传他娶了个美妇,听那描述,很像那个狐女。 刘某的母亲因此去看,那新妇果然是樊英。 母亲生气地责备她失 节,并且告诫那家人赶紧和她断绝关系,不然会害了他们家的儿子。 樊英哭着说:“我做了三年媳妇,从没敢失德,而且对母亲的报答也不算不周到。丈夫死了改嫁,也是常有的事。我虽然改嫁了,却还供养着婆婆,比起那些怒气冲冲地出门,把公婆看作仇 人的人,有什么可指责我的呢?” 刘某的母亲说不出话来。 母亲回到家,担心樊英会和她断了关系,等她去布袋里取东西时,依然能拿到,这才高兴起来。 直到母亲去世,布袋的供给才停止。 本篇故事源于《醉茶志怪》,樊英很明理了,一直供养刘某的母亲,非常难得。 关注@子虚先生讲故事 ,每天来看新故事#民间故事#
“解释不清了!”浙江,谢大姐有一栋4层楼带院子的房子,结果,在自家院子停车,竟然
【14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