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长期以名满天下的活动家、外交家形象示人,谁能想到,他还同时领导着庞大的中共地下组织,就在各国各方的特务都声名狼藉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的“特务头子”却有着良好的道德声誉。[无辜笑] 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突然翻脸,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共产党组织遭到残酷镇压,党员被大批逮捕和屠杀,危急时刻周恩来意识到,党不仅需要武装斗争,更需要情报保卫工作。 同年11月他在上海正式成立中央特科,这个神秘机构有个代号叫“伍豪剑”,伍豪是周恩来当时的化名,特科内部分工明确,总务科负责后勤保障,情报科专门搞渗透和反间谍,行动科处理营救和惩处叛徒,电讯科管理秘密通讯。 他为特科制定了独特的行动准则:“三任务一不准”,获取敌方情报、执行特殊任务、惩处危害组织的叛徒,但绝不在党内搞监视,这条铁律让中共的情报工作与其他政治组织截然不同。 钱壮飞、李克农、胡底三人成为特科最成功的案例,他们打入国民党中统内部,源源不断地送出机密情报,后来人们称他们为“龙潭三杰”,因为他们的工作就像在龙潭虎穴中行走。 1929年8月叛徒白鑫出卖组织,导致彭湃、杨殷等重要领导人被捕牺牲,特科迅速反击,在上海霞飞路击毙了白鑫,这次行动向所有叛变者发出明确信号:背叛组织必须付出代价。 他本人就是伪装专家,他在上海领导地下工作时,经常更换住址,控制外出时间,甚至蓄起胡须改变相貌,同志们都叫他“胡公”,很多人见过他却不知道真实身份。 1931年4月特科遭遇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危机,负责人顾顺章被国民党逮捕后叛变,掌握大量党的秘密,关键时刻潜伏在南京的钱壮飞冒险传出消息,他立即组织紧急转移,避免了党中央的重大损失。 他的情报工作有个特点,注重统一战线,特科人员广泛接触上海的社会名流、国民党左派人士和进步知识分子,通过真诚交往建立信息网络,这种方式比单纯的金钱收买更有效,也更持久。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继续指导情报工作,李克农负责南京方向,潘汉年负责上海和香港,阎宝航负责东北和华北,这个网络获得了德国准备进攻苏联、日本计划偷袭珍珠港等重大战略情报,为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供了重要支持。 1941年他得知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后,立即通过多个渠道向苏联方面示警,尽管斯大林没有完全相信,但这体现了中共对盟友的坦诚。 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享誉世界的外交家,他在日内瓦会议上的精彩表现,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都展现了高超的外交艺术,美国总统尼克松评价他是“我们时代最杰出的外交家之一”。 这种国际声誉的建立,与他早年在隐蔽战线的经历密不可分,他领导的特科从不搞无差别暗杀,不在党内搞相互监视,始终坚持明确的目标和底线,正是这种原则性,让他在复杂的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普遍尊重。 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说过:“消灭敌人有两种战争,一种是公开的,一种是隐蔽的,”周恩来正是这两种战争的杰出指挥者,他既能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也能在暗战中运筹帷幄。 从隐蔽战线到外交舞台,周恩来证明了一个道理,真正的政治家,既要有手段,更要有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斗争中始终站在正确的一边,也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光辉的印记。 网友们感慨万千: “以前只知道周总理是外交大神,没想到还是特科之父,真是全能型领袖,佩服!” “特科‘三任务一不准’的原则太圈粉了,不搞内部斗争,这才是真正的情报工作!” “龙潭三杰的故事每次看都热血沸腾,真实版的无间道比电影还刺激!” “原来珍珠港事件之前我们就拿到情报了?这段历史课本里可没写,长知识了。” “对比现在某些国家的间谍行为,周总理的‘不搞暗杀’‘不党内监视’简直是业界清流。” 如果周总理的“特科精神”放在今天,你认为哪种行业最需要这种原则与智慧并存的做法?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周恩来长期以名满天下的活动家、外交家形象示人,谁能想到,他还同时领导着庞大的中共
轩叔观察
2025-09-22 11:24: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