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太原1女婴因手臂残疾被抛弃,58岁拾荒妇人见其可怜,把她捡回家用面糊

如梦菲记 2025-09-22 11:43:39

1994年,太原1女婴因手臂残疾被抛弃,58岁拾荒妇人见其可怜,把她捡回家用面糊糊养大,女孩为了省车费,每天跑步5公里去上学,谁料,因此跑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4年夏天,太原火车站的一个角落里,纸箱里传出了婴儿的哭声,人来人往,很多人围过来张望,但当发现孩子只有一只手臂时,大多数人都摇头走开。   一个靠捡废品维持生活的老人停下了脚步,她叫高占仙,已经58岁,老伴早逝,身边也没有孩子。   面对纸箱里的婴儿,她犹豫过,但想到眼前这个小生命可能活不过当晚,她还是弯腰把孩子抱了起来,从那一刻起,这个孩子有了家,有了名字,叫高思恩。   生活对这对祖孙并不宽容,高占仙没有稳定收入,每天靠捡纸壳和瓶子换钱维持生计,奶粉买不起,她只能用面粉兑水做成面糊喂养孩子。   家里条件极差,买肉买蛋都成奢侈,好在一些邻居偶尔会帮衬,她才能勉强支撑,高思恩从小就懂事,她一只手帮奶奶捡瓶子,学着生火做饭,虽然笨拙但从不退缩。   家里唯一能算得上值钱的东西,就是那个最初装她的纸箱,她一直记得那是奶奶把她带回家的见证。   上学的问题很快摆在面前,没有户口,学校不肯收,高占仙跑遍街道办和教育部门,求了无数次,终于拿到户口本,高思恩背上书包走进校门,她知道这是奶奶用尽力气争取来的。   她很清楚家里有多困难,从来不敢浪费一分一毫,冬天家里交不起电费,她就搬张小板凳到路灯下写作业,她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前列,靠的是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到了初中,学校离家五公里远,每天来回的公交车费要一块钱,对别人来说算不了什么,对她来说却是奶奶一天要捡几十个瓶子的开销,她把车票钱攥在手里,却选择跑步去学校。   夏天烈日当头,冬天大雪结冰,她都背着书包一路跑,久而久之,她的身体被锻炼得更加强健,跑步成了她的习惯,也成了她的特长。   一次学校运动会,她凭着多年奔跑积累的耐力轻松跑在最前面,老师和教练注意到她,把她推荐到训练队,她接受专业训练后成绩进步很快,高二那年,她成为国家二级运动员。   第一次在比赛中拿到奖金,她把钱交到奶奶手里,高占仙忍不住流泪,那是多年辛苦换来的第一次安慰,对她来说,跑步不仅是锻炼,也是为家里分担的一种方式。   学习上,她从不松懈,即使每天训练,她的成绩依旧排在前列,高中毕业时,她考入山西大学,有人劝她去外地读更好的学校,但她选择留下来。   她担心年迈的奶奶无人照顾,那碗从小喝到大的面糊让她明白,自己不能离开,大学期间,她一边学习,一边继续参加比赛,还获得了保送研究生的机会。   期间奶奶生过病,她几乎每天往返宿舍和家之间照顾,把学业和照料奶奶一同承担。   完成学业后,她留在学校担任辅导员,生活逐渐安稳下来,奶奶不用再去街头拾荒,她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心愿,她没有选择去外地谋求更好的机会,而是把家和工作都留在太原,因为这里有最重要的人。   她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19年全国青年运动会开幕式上,她成为火炬手,举着火炬点燃主火炬。   镜头扫过她的左臂,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天生残疾的女孩用另一只手举起光亮,她还担任了残疾人联合会的职务,帮助更多和她一样的人,参与公益跑团,带动大家用奔跑传递力量。   高思恩的人生,是靠一段看似渺小的坚持改变的,她把每天的五公里跑步变成了与命运抗衡的武器,把奖牌和学业成绩带回家,回报了奶奶的付出。   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曾是纸箱里的弃婴,是靠一个老人用面糊和坚强的意志抚养长大的。   今天,她和奶奶过上了平静而温暖的日子,她用自己的故事证明,家庭并不是只有血缘才能定义,真正的亲情来自相互扶持和无条件的守护。   信源:人民资讯——太原高思恩家庭入选“全国最美家庭”!一老一少,她们饱经艰辛,却充满温情

0 阅读:1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