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方科技似乎停滞了?原因其实很简单:不是西方科技停滞了,是除了中美外,都瞎

小胖胖说科技 2025-09-22 12:07:53

为什么西方科技似乎停滞了?原因其实很简单:不是西方科技停滞了,是除了中美外,都瞎火了!

以前提到西方科技,大家脑子里第一反应可能是德国的精密机床、法国的航空发动机、荷兰的光刻机。

但最近这几年,好像除了美国还在 AI、航天上蹦跶,中国在新能源、半导体上猛追,其他那些曾经的 “科技强国”,声音越来越小了。

有人说 “西方科技停滞了”,其实不是西方整体不行了,是除了中美之外,剩下的基本都 “瞎火” 了 —— 核心原因就一个,现在的科技太烧钱,根本不是小国或者中等体量国家能扛得住的。

咱先不说那些虚的,就拿大家最熟的导航系统来说。早年间欧洲搞伽利略计划,2003 年就宣布启动,当时喊的口号是 “比美国 GPS 更精准”,还拉了中国入伙。

结果呢?先是因为成员国之间扯皮,预算一涨再涨,原定 30 亿欧元的投入,没几年就超到 80 亿欧元。

后来卫星发射还出了岔子,2019 年一次发射两颗卫星,居然因为轨道计算错误,差点没法用。

反观中国的北斗,从 2000 年发射第一颗试验卫星,到 2020 年完成全球组网,前后投入大概 1000 亿元人民币,全靠自己统筹推进。

现在不光中国在用,东南亚、中东好多国家都转投北斗。

不是欧洲技术不行,是他们凑钱太难 —— 每个国家都想少出钱多占便宜,进度一拖再拖,等北斗跑起来,伽利略早就没了先机。

再看半导体领域,这可是 “科技皇冠上的明珠”。以前欧洲有英飞凌、荷兰有 ASML,日本有东芝、索尼,看着挺热闹。

但现在你去查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营收,2023 年的数据显示,美国企业占了 48%,中国(包括台湾地区)占了 32%,剩下的 20% 才轮到欧洲、日本、韩国分。

更直观的是 “大规模科技实验室” 这事儿。现在搞科技,不是以前在实验室里搭个架子就能出成果的,得建那种动辄投资几百亿的大科学装置。

美国有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一年经费就有 25 亿美元,光科研人员就雇了 4000 多人。

中国合肥科学岛的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前后投了 20 多亿元,现在能实现 1.2 亿摄氏度持续 101 秒的突破,比欧洲牵头的 ITER 项目进度快了整整 10 年。

再看欧洲,他们搞的那个核聚变项目 ITER,从 2006 年就开始筹备,原定 2025 年首次运行,现在已经推迟到 2035 年了。

为啥?钱不够啊!最初预算 50 亿欧元,现在超到 220 亿欧元,35 个参与国还在为分摊费用吵架,德国想少出点,法国想多拿点项目主导权,意大利还想插一脚分杯羹,最后只能拖一天算一天。

这种 “凑份子” 搞科研的模式,在现在这种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科技时代,根本玩不转。

所以说,不是西方科技真的停滞了,是除了中美之外,其他国家根本扛不住现在科技发展的 “烧钱” 程度。

这种玩法,只有中美这种经济体量够大、市场够广、能扛住长期投入的国家,才能玩得转。

其他国家不是不想玩,是真的玩不起了。

说白了,现在的科技竞争,已经不是 “谁的技术好”,而是 “谁能砸更多钱、扛更久”,而这一点,只有中美能做到。

0 阅读:126
小胖胖说科技

小胖胖说科技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