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鸟切割中国团队,为啥西贝不会? 我看始祖鸟联手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搞了一场烟花秀,引发了全网声讨。事情发酵后始祖鸟的海外版英文致歉信和国内版本有差异,称对青藏高原烟花表演与品牌环保价值观及期望不符,郑重致歉。还特意提到“正与相关艺术家和中国团队沟通,调整工作方式避免类似情况” ,这“中国团队”一出现,被网友认为始祖鸟“切割中国团队”。 不久前,西贝因预制菜被曝光,闹得舆论沸沸扬扬,也是不得不发致歉信认错。有人建议西贝同贾老板切割。 不过这不可能,老板就是老板。 但预制菜值得认真思考:孙中山先生曾高度评价中华美食文明在世界的领先地位,称“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之进步,至今为文明各国所不及。” 孙中山先生曾高度评价中华美食文明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一是体现在高级水平美食种类繁多,如八大著名菜系,鲁、川、粤、苏、闽、浙、湘、徽,每种菜系都有独特风味和代表菜品。还有其它很多各具特色数不胜数的地方口味。 我们拥有悠久而璀璨的饮食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厨艺逐渐走向专业化,出现了《齐民要术》等烹饪专著,记录了丰富的食材和技艺。 宋代,许多经典菜系如川菜、粤菜、鲁菜、苏菜逐渐形成,奠定了中国烹饪的多元格局。 明清时期,中华烹饪技艺达到新的高峰。书籍如《食经》《膳房集》等,详细记载了菜肴的制作工艺和食材搭配。 中华传统美食与烹饪不断演进,色香味俱佳,不仅是一门技艺,是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更是成为艺术、文化及生活方式与人民幸福感来源的重要部分。 “礼崩乐坏” 孔子曾用“礼崩乐坏”说明西周礼乐制度、社会秩序在东周时期的崩溃与瓦解。 如今中华传统美食虽未完全的“礼崩乐坏”,但正在接近或逐渐走向崩溃与瓦解。 目前,广义预制菜已遍布全国各地餐饮业,专业级与真诚到位的传统美食难寻。 据央视财经报道,广州连锁餐饮使用预制菜(狭义的预制菜)比例超80%,且大部分商家并未明确告知消费者使用的是预制菜。中消协表示,外卖、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受到损害。业内人士建议,确保预制菜符合安全规范,可以建立预制菜提前告知制度。 预制菜其实不是问题,问题是餐馆把预制菜冒称现做菜,找广告公司进行品牌包装炒作成传统美食。 此次西贝事件引发了网络上关于预制菜的多方面讨论。网友对罗永浩的观点表示认同,认为餐厅使用预制菜,本身无可厚非,但应明确告知消费者,不注明则涉嫌欺骗。 我看在消费者眼里,广义的预制菜超越了中央厨房、食品工厂出来的菜的范围,是指餐馆违背传统美食的制作与食材质量的基本要求,一味地为降低成本与提高效率速度而改变制作方法与食材质量,牺牲与降低品质的做法。 网络上到处有人抱怨这里那里“美食荒漠”,江浙沪粤云贵川等等,个个崩塌,无一幸免。 可怕的是,餐饮业中的专业厨师越来越少。这次事件就暴露出采访中西贝某分店厨师长与正式厨师都没有厨师证等问题。 从“经营生意”到“经营文明” 我在二十多年前曾出版了两本书《企业超速成长》《跨越式战略》,在世界上创立企业跨越式发展理论。其中我提出了做企业的三个层次: 经营生意,经营优势,经营文明。 “经营文明”,就是企业要有博爱与“宇宙精神”,为用户创造“超值商品”,并打造“第一品牌”,如此才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这类企业生产与营销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一种文明。 现在企业界有些人为追求“经营优势”,热衷于一种投机取巧的经营组合思维:极力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或搞多样化产品组合或平常产品+打造超级品牌包装炒作+定价溢价或规模化收入溢价。实质就是以赚取用户“智商税”为目的的商业模式设计思维。 如这次风波中,西贝的低成本预制菜+超级品牌包装炒作模式+高定价,就受到胖东来、巴奴毛肚火锅杜中兵等不少企业老板的支持,可见这种投机思维是有市场的。 这种经营思维模式可能一时得逞,但最终经不住时间考验而遭受挫败。 当我们放弃“经营文明”时,最终受损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与消费者的高级利益及幸福获得感。 西贝这种投机取巧模式的有害之处,一是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使老老实实做传统美食的企业做不下去;二是误导消费者。 最近二十年左右,在餐饮行业预制菜化进程中长大的90后00后,及城市化中以前没有体验过城市美食文化的新市民,很多人都完全丧失了对中华传统美食的味蕾,对他她们而言,餐厅预制菜就是美食的天花板。 我常常看到不少中青年人在广告与品牌炒作洗脑下,排队追捧那些所谓知名餐厅其实是把狭义或广义的预制菜伪装成的现做传统美食,此时不禁扼腕叹息。 作者简介: 东方赢,真业心学创始人,企业跨越式发展理论之父,曾担任大型实业公司总裁,出版著作《企业超速成长》《跨越式战略》,第四届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 各位有啥看法?@真业心学创始人东方赢 欢迎留言评论。
始祖鸟切割中国团队,为啥西贝不会? 我看始祖鸟联手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搞了一场烟
伟康谈趣你好的
2025-09-22 12:27:52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