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苏德战争中,苏军意外发现死去的士兵身上,竟然有3、4个密集弹孔。以德军的武器是不可能做到的,究竟是怎么回事?苏军开始进行调查。 1943年,苏德战争中,苏军意外发现死去的士兵身上,竟然有3、4个密集弹孔。以德军的武器是不可能做到的,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1943年卫国战争的东线战场上,苏联红军战士清理阵亡同志遗体时,突然注意到一个奇怪现象:许多尸体上出现三四个紧密相连的弹孔。这些伤口间距极小,远超德军常见步枪或冲锋枪的射击痕迹。红军指挥部觉得事关重大,赶紧组织调查,担心德军搞出什么新家伙来威胁前线。这谜团背后,藏着德军一种新型武器,牵扯到整个战场火力的变化。 卫国战争打到1943年,已进入关键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红军从防御转为进攻,库尔斯克会战进一步重创德军。东线战场上,德军节节败退,但仍顽抗到底。那年春天,德军开始小规模装备一种叫MKb 42(H)的原型枪,到4月21日,北方集团军就收到2000支。到了下半年,生产加速,改称MP 43,年底总产量达到近3万支。这些枪主要投放到东线,试图挽回败局。 红军在前线推进时,经常遭遇德军小股部队的阻击。那些德军士兵用这种新枪开火,射速快,子弹密集倾泻过来。红军战士中弹后,身上往往留下多个紧挨着的伤口,因为这枪能自动连发,每分钟500到600发,30发弹匣几秒钟就空了。相比之下,德军老式的Kar98k步枪每次只打一发,MP40冲锋枪虽能连射,但子弹威力小,射程短,没法造成这么集中的伤害。 红军情报部门察觉异常后,马上行动起来。1943年冬,他们收集多具遗体样本,分析弹道和伤口特征。同时,审问德军俘虏,确认这是德军新配发的武器。苏联技术委员会在7月研究捕获的7.92×33mm Kurz弹药,这种中间型子弹威力适中,专为自动射击设计。红军原有莫辛纳甘步枪射击慢,波波沙冲锋枪近战还行,但中距离吃亏。面对这种枪,红军一时处于劣势,补给线屡遭骚扰。 这款枪的设计者是德国人雨果·施迈瑟,他从1938年起就开始搞原型。施迈瑟家世代做枪械,一战时就在机枪领域出名。二战中,他把步枪和冲锋枪优点结合,造出StG 44。枪身用冲压零件,成本低,每支才26美元左右。即使德军工厂被盟军炸得不成样,到战末还产出42.5万支。德军高层起初犹豫,希特勒一度反对,但1943年10月批准大规模生产,到1944年10月正式定名Sturmgewehr 44。 在东线,StG 44主要用于城市战和森林战。德军第1步兵师和第32步兵师等单位装备后,火力提升明显,能在近距离压制红军。但德军整体劣势已定,这种枪来得太晚,没法改变战局。红军通过缴获样品,迅速搞清原理。1943年,苏联就启动自己的突击步枪研发,次年就有原型。 战后,施迈瑟1945年被红军俘获,带到伊热夫斯克厂工作,直到1952年才回德国,次年去世。他的设计思路对苏联影响大。卡拉什尼科夫在1947年推出AK-47,用7.62×39mm子弹,结构虽不同,但继承了中间型弹药和高射速概念。AK-47可靠耐用,很快成为苏联军队标配,传播全球。 StG 44不光是德军一时之作,还开了现代枪械的先河。各国军队现在都用突击步枪,这思路就是从它来的。苏联借鉴经验,提升了装备水平,确保了卫国战争的最终胜利。德军法西斯虽搞出些技术,但终究逃不过失败命运。
“国军死了267位将军,而‘对方’只战死了一位将军!”93阅兵之后,台岛将军名嘴
【312评论】【28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