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现在“恐印”到什么程度了,由于工作签证问题,印度人急于返回美国,结果美国人

繁花静草情安 2025-09-22 14:27:31

美国人现在“恐印”到什么程度了,由于工作签证问题,印度人急于返回美国,结果美国人开启“保卫美国”模式,大量订购机票,让印度人没有机票可买。这招逼的印度人求助印度外交部。 明明拿着合法工作签证,却买不到一张回美国的机票?最近,不少印度高技能人才陷入了这样的困境。 这场“机票荒”并非单纯的市场供需失衡,而是部分美国人自发掀起的行动:得知印度人急于返美,他们批量订购机票锁定座位,哪怕自己用不上,也不愿让印度人顺利入境。 这一幕看似离谱的闹剧,背后藏着美国人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恐印”情绪,而导火索,正是那份让美国人既依赖又忌惮的工作签证数据。 根据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公开数据,在全美发放的H-1B高技能工作签证中,印度人常年占据70%左右的份额——也就是说,每10个通过技术移民留在硅谷、华尔街等核心领域的外国人里,就有7个来自印度。 这个数字有多惊人?举个例子,2023财年美国共批准了19.5万份H-1B签证,其中13.6万份给了印度人,远超中国(约1.2万份)、加拿大(约5000份)等其他国家的总和。 大量印度人才涌入,首先冲击的是美国本土的就业市场。 在硅谷的软件公司、西雅图的科技巨头里,印度裔员工不仅数量多,还逐渐形成了“抱团”效应——从基层工程师到中层管理者,甚至部分企业的高管团队,都能看到印度裔的身影。 有美国本土程序员在社交平台吐槽:“同一个项目组,领导是印度人,同事一半是印度裔,开会时夹杂着印式英语和印度职场文化,感觉自己像个‘外来者’。” 这种“被边缘化”的感受,在就业竞争激烈时被无限放大:当企业裁员潮来临时,不少美国人发现,印度裔员工因为“更懂团队规则”“薪资要求更灵活”,往往更容易保住工作,这让“印度人抢走饭碗”的论调在民间悄然蔓延。 更让部分美国人感到“不安”的,是印度文化在本土的快速渗透。 在纽约皇后区、旧金山湾区,随处可见挂着“咖喱角之家”“南印素食馆”招牌的小店,超市里的马萨拉香料、印度奶茶占据了专门货架,就连地铁里的广告,都开始出现印地语和英语双语标注。 每年夏天,洛杉矶、休斯顿等城市举办的“印度文化节”,会吸引数万民众参与,载歌载舞的场景堪比当地传统节日。 对于习惯了“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主导”的美国人来说,这种文化上的“存在感”,渐渐从“新鲜”变成了“压力”。 可有趣的是,面对美国人的“防御”,印度人似乎显得格外“淡定”,这也让“印度在下大棋”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开来。 有人戏称,印度不像其他国家那样与美国针锋相对,而是用“人口渗透”的方式: 通过输出大量高技能人才,在科技、金融等关键领域站稳脚跟,再凭借人口规模优势影响当地社会,久而久之,“美国可能变成印度联邦的一部分”。 更耐人寻味的是,印度与以色列近年来走得越来越近:两国在军事合作、科技研发上频繁互动,2023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20亿美元。 而以色列裔在美国金融界的影响力早已众所周知,于是又有人联想:“犹太人掌控金融,印度人掌控人口,这是要联手‘接管’美国?” 这种阴谋论式的联想,听起来荒诞不经,却也折射出美国社会对印度裔群体崛起的复杂心态。 如今,印度外交部已经就“机票荒”向美国相关部门提出交涉,要求保障合法签证持有者的入境权利,这场闹剧或许会暂时平息,但美国人的“恐印”情绪,恐怕不会轻易消失。

0 阅读:141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18

用户10xxx18

3
2025-09-23 00:14

蛆要拱屎你就让他去拱,自己把门关好别人丑着就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