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要拥核的前兆?日本专家近期提出了要放宽装备出口的规则,并且还要推动“核潜艇”

论芸有事 2025-09-22 14:44:19

这是要拥核的前兆?日本专家近期提出了要放宽装备出口的规则,并且还要推动“核潜艇”的研发进程!   1967年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因提出“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核武器”的无核三原则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那时的日本以和平主义旗帜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然而时隔不到六十年,日本防卫省下设的专家会议却提交报告,呼吁为新研制的潜艇搭载“新世代动力”,里面更是明确的指向研发核动力潜艇。   这种政策反转不禁让人质疑这个曾以无核立场为荣的国家,如今为何要执意触碰核禁忌的红线。   日本专家给出的理由宣称是为了“增强自身反击能力,应对区域威胁”,需要让潜艇实现更长时间的水下活动。   日媒在报道时特意提及了我国海军拥有的核动力潜艇数量,很明显就是在暗示所谓的“威胁”是我国。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不过是扩军的借口罢了,因为日本现有的“大鲸级”潜艇已经采用了先进的动力系统,在常规潜艇中性能处于领先水平。   现在突然提出需要核动力潜艇,显然不只是为了“防御”那么简单,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日本长期以来的技术铺垫和政治野心。   早在1969年日本就建成了核动力货轮“陆奥”号,积累了小型核反应堆的技术经验。   近年来三菱公司开发的超小型移动反应堆更是引起外界关注,这种可以用半挂车牵引的核装置,这些看似民用的核技术发展,实则为军事应用埋下了伏笔。   再加上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推动“正常国家化”,而突破核限制是其中的关键一步。   在今年的防卫预算中,专门留出了“新型动力系统研究”款项,却将大部分资金划入民用能源栏目,这种模糊不清的操作方式,显然是为了规避外界对日本军事扩张的警惕。   然而日本研发核动力潜艇的计划面临着无法回避的法律和道义障碍,无核三原则虽然只是国会决议不是法律,但一直是日本核政策的基石。   和平宪法第九条更是明确规定日本放弃战争力量,不保持战斗力,但是核潜艇作为具有强大威慑力的进攻性武器,与这些原则明显相悖。   现在专家报告中提出要“不受常规做法的束缚”,本质上就是要架空这些战后形成的和平保障机制。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作为世界上唯一遭受过核打击的国家,日本本该最清楚核武器的危害。   广岛和长崎的核爆创伤至今仍未愈合,核爆受害者们多年来一直为废除核武器奔走。   而现在日本却在悄悄推进可能引发地区核军备竞赛的计划。   福岛核事故的惨痛教训还历历在目,将核动力装置引入环境敏感的海洋,无疑是在制造新的安全隐患。   现在日本虽然拥有一定的民用核技术,但要转化为军用核潜艇动力系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日本研发核潜艇,无疑会让周边国家担忧会最终走向核武装。   真正的安全从来不是靠发展先进武器来实现的,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之上。   日本想要通过研发核潜艇来提升所谓的“威慑力”,最终只会适得其反。   当前的亚太地区需要的是对话与合作,而不是军事对抗,日本的核潜艇计划无疑与这个趋势背道而驰。   毕竟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才是对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最负责任的态度。   环球网2025-09-22——警惕!迎合“强化防卫力”,日本专家提议研发核潜艇

0 阅读:0
论芸有事

论芸有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