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清楚自己时日不多了,就在弥留之际提了个奇怪的要求“我节

雪见 2025-09-22 18:36:24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清楚自己时日不多了,就在弥留之际提了个奇怪的要求“我节俭了一辈子,死后也不想成为百姓的拖累,不要任何陪葬,宫里不用的锅碗瓢盆,放一点就行了。” 夙兴夜寐,勤劳天下,忧苦万民。“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孝文帝节俭到何种地步呢?他本人只穿粗质料的绸衣,禁止郡国贡献珍宝。 而且,汉朝时是兴曲裾的,将衣裳合为一体,以显示窈窕身姿,然而为了节省布料,刘恒却禁止嫔妃之服拖地,就连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能穿曳地的长裙,后宫所用的蚊帐,也严禁绣花。 “文帝常衣綈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衣物上如此,宫室苑囿方面,更是能省则省,那次,宫中拟建一个露台,工匠算了费用后,说大概要花费百金。 百金不多,只是十个中等人家的资产,压根算不上庞大的账目,然而刘恒还是觉得太奢侈了,就取消了这个计划。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就连临去世时,都下旨节葬,“不以金银铜锡为饰”,只用瓦器陪葬就可以了。 “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以史为鉴,汲取秦亡的教训,厉行节俭之风,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大汉政权永固。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汉文帝所葬的灞陵,相比于其他帝王的陵墓,确实要“简朴”许多,刘恒的节葬措施,改革服丧三年旧制的做法,打破《礼记》“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的规定,也是废了一番心思的。 除了躬行节俭外,最重要的就是宽厚仁爱,爱民如子了。 孔子曰“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除诽谤,去肉刑,收恤孤独,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除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德厚于天地,利泽施四海。 他奉行“黄老”之政,仁政爱民,他无为而治,促进了汉初农业的发展,百姓躬耕田园,安居乐业,社会经济发展,帝国统治秩序得以巩固,是难得的贤明之主。 帝王虽富有四海,但“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一国之君,必须为天下守财,不能以之奉一人。 然而徽宗荒怠政事,生活奢侈,最后才内忧外患,国破家亡。 就连隋炀帝杨广,最初都是假装节俭,才赢得隋文帝和独孤皇后欢心的。直到最后,开进士科,创三省六部制,修大运河,桩桩件件名垂千古,然而耗费巨大,百姓民不聊生,才走向了最后的陌路。 而汉文帝刘恒,他以节俭之行,为汉代迎来了良好开端,创造了文景之治。 励精图治、俭以治国、废除肉刑,是难得的明君,所以就连曹丕都称赞他“美声塞于宇宙,仁风畅于四海。” 史记评价他“务农先籍,布德偃兵。除帑削谤,政简刑清。綈衣率俗,露台罢营。法宽张武,狱恤缇萦。霸陵如故,千年颂声。” 参考资料: 《史记》 《汉书》

0 阅读:68

猜你喜欢

雪见

雪见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