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穷的国家:人民币1块钱能顶3000,街头几乎看不见一辆汽车,任何一位中国游客去了都被称为土豪,这个国家是哪个国家?为什么会这样?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初到老挝的人,大多都会在机场的货币兑换窗口前愣住,一千块人民币瞬间变成了三百万多基普,手里捧着那一沓厚厚的钞票,任凭橡皮筋勒得紧紧,依然有种“暴发户”的错觉,可当你真正走进万象的街头巷尾,才发现这些数字的膨胀,不过是一场货币游戏,三百万基普,看似天文数字,实际上,在超市买两瓶矿泉水、几包饼干、加一份普通的快餐,钞票就少了一大截,所谓“百万富翁”,不过是个数字的玩笑。 万象的主干道上,偶尔驶过几辆摩托车,街边的咖啡摊总有人坐着发呆,城市没有高楼林立的气势,更多的是一两层的小屋,白墙红瓦,安静地守着自己的时光,出了市区,柏油路立刻变成了坑洼的土路,突突车在颠簸中缓慢前行,尘土混着青草味儿扑面而来,每逢雨季,泥泞的道路让车辆寸步难行,行人抬脚都是一团湿泥,农田边,老牛拉着旧犁,农妇卷起裤脚插秧,孩子们光着脚追逐着野狗,没有智能手机的刷屏,没有地铁的呼啸,生活的节奏极慢,甚至有些原始。 在老挝生活,诸多习以为常的便利成了奢侈,网络信号常常断断续续,很多人依然在使用按键手机,家用电器、品牌衣物,在国内随处可见,这里却价格高昂,动辄需要数月积蓄,超市货架上的大米、蔬菜、鸡蛋简单朴素,进口牛奶和饼干要价不菲,肉类供应有限,日常饮食以糯米、蔬菜和自家腌制的小咸鱼为主,即使如此,街头巷尾却鲜少见到愁眉苦脸的人们,天刚亮,农户们早早下地,傍晚时分,一家老小聚在屋檐下,嬉笑谈天,简单的快乐写满每个人的脸庞,不论是卖水果的妇女,还是在集市上修鞋的老人,日子虽苦,心气却不低。 老挝的贫困并非偶然,地理上,老挝被连绵群山环绕,超过八成土地为山地和高原,平整的耕地极少,大片农田依赖天降甘霖,每当旱季,稻田龟裂,农作物难以维持;雨季时,田地被洪水淹没,颗粒无收,老挝没有海岸线,出口贸易全靠陆路转运,橡胶、咖啡和木材等资源要先经过泰国或越南才能进入国际市场,漫长的运输路线上,成本高昂,还要看邻国的政策脸色,纵使资源丰富,却难以换来真正的财富。 十九世纪末,法国人以殖民的名义闯入老挝,带走了木材和矿产,却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工业设施,殖民地时期结束后,日本的入侵和美国的轰炸接踵而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美国为切断“胡志明小道”,在老挝投下了两百多万吨炸弹,直到今天,三成未爆炸弹仍深埋地下,成为农田里的“定时炸弹”,许多村落至今挂着“小心未爆弹”的警示牌,大片土地因担心炸弹埋藏而无法耕作,只能荒废,清理这些炸弹需要高昂的费用和专业技术,成为老挝难以摆脱的历史包袱。 经济结构的单一和产业链的短板,让老挝难以实现“自我造血”,全国工业基础薄弱,制造业几乎空白,大到家用电器,小到一辆自行车,几乎全靠进口,即便是标价数百万基普的普通洗衣机,换算成人民币也要七八百元,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买一台洗衣机可能需要攒上数月甚至大半年,农业尽管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却高度依赖天时地利,农产品出口附加值极低,原粮卖到邻国,经过简单加工后身价倍增,利润却大多被中间商赚走,服务业虽有旅游业支撑,但基础设施的落后,让“靠旅游翻身”成为奢望,全国七百多万人口中,九成人依然靠种地为生,月收入三四百元人民币的农户比比皆是。 不过,这个国家并不是毫无希望,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大投资,中老铁路的开通令老挝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原本从昆明到万象需要两天的路程,如今火车十小时直达,铁路不仅带来了中国的游客和商品,也为老挝的橡胶、大米等农产品打开了新市场,运费降低,物流便利,沿线小镇的餐馆、民宿、农家乐逐渐兴旺,更多人有了除种地之外的生计选择,万象郊外的开发区也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落户,本地年轻人不必再远赴泰国打工,家门口就能找到体面的工作,尽管工资水平依然有限,但能照顾家人、留在故土,对于许多人来说已经是理想的生活。 即便如此,铁路和开发区无法一夜之间改变老挝的根本面貌,工业基础的薄弱、技术和人才的短缺、教育资源的匮乏,依然是老挝发展路上的绊脚石,资源型经济结构脆弱,外部市场稍有波动,国家财政便面临压力,大量未爆炸弹的清理工程还在继续,安全隐患时时提醒着人们和平的来之不易,经济转型的道路注定漫长,如何走出“资源陷阱”,真正实现自主发展,是摆在老挝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信息来源:烟台在线-1元顶3000!亚洲“最穷国”街头无汽车,中国游客秒变土豪的真相
亚洲最穷的国家:人民币1块钱能顶3000,街头几乎看不见一辆汽车,任何一位中国游
青衫栀幽音
2025-09-22 18:52:18
0
阅读: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