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洲老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卧病在床的?在德国的中国人说,欧洲老人等到年龄大后,

淙淙谈历史故事 2025-09-22 23:44:44

为什么欧洲老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卧病在床的?在德国的中国人说,欧洲老人等到年龄大后,插着管子躺在病床上度日的人少之又少,与其将时间浪费在这里,他们更愿意用仅剩的时间去享受剩下的时光,死的时候没有一丝犹豫! 说起这个话题,得从德国那些在当地打拼多年的中国人聊起。他们常说,在德国街头很少看到那种拖着管子、整天躺在病床上的老人。相反,那些白发苍苍的家伙还爱出门遛弯儿,喝杯咖啡晒晒太阳。为什么会这样?不是欧洲人身体天生硬朗,也不是他们医疗技术高到能治好所有老毛病。关键在于整个社会对晚年生活的态度和一套实打实的制度安排。 先说医疗这块儿。欧洲,尤其是德国,养老和晚期护理的核心是姑息治疗,也就是palliative care。这种方式不是一味往死里抢救,而是帮老人缓解痛苦,提高最后那点时光的质量。拿德国来说,2016到2017年的医保数据统计,死于癌症的患者中,只有10.4%在生命最后一个月还接受化疗。 这个比例虽然比五年前略微高了点,但整体上远低于一些强行延命的国家。而且,对于痴呆老人,在最后三个月新插PEG管(一种胃造口管子,用来强制喂食)的比例只有0.9%,比2010到2014年的2.5%低了不少。 为什么这么低?因为医生和护理团队会评估,插管不光疼,还可能加重感染风险,得不偿失。医院里,平均每个老人最后六个月住院1.6次,总天数16.5天,远没到天天绑在床上的地步。 这套体系的根儿在早期干预上。德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建起社会保障网,养老院规模小,通常80到150张床位,每层楼配30名护士,三班倒轮着来。 不是大而全的巨型机构,而是社区化服务。老人身体还能动的时候,就鼓励他们在家附近活动,护士上门帮着量血压、换药啥的。等病情重了,转向安宁疗护,重点是止痛和心理支持,而不是插管续命。研究显示,这种上门姑息护理能明显减少侵入性干预,比如化疗或重症监护。 比起单纯的家庭护理,专业团队介入后,老人最后阶段的医院天数能少20%以上。 说白了,欧洲医疗不把钱砸在无谓的抢救上,而是投在让老人舒服度过余生。 文化上,欧洲人骨子里就讲究独立和尊严。很多人从小就接受“活得有质量”的教育,老了也不想变成家人的累赘。拿英国和瑞典举例,高龄老人到临终期自然不爱吃饭,这在他们眼里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不会硬灌营养液。 比如肺炎来了,只给口服药,不上抗生素大剂量轰炸。基督教背景也起作用,脑死就算肉体终结,强行延命反而妨碍灵魂安宁。 在德国,老人退休后更爱旅游或社区活动,保持身心活跃,慢性病来得晚,卧床时间自然短。OECD报告指出,受过终末期护理培训的医生,更少给老人开过度治疗的单子。 这不是空谈,数据显示,欧洲老人平均住院天数比全球低15%,因为他们早早规划好怎么走完最后一步。 法律层面更硬核。德国允许生前预嘱,从2009年起就合法化,老人可以明确写下拒绝插管或化疗的意愿。 医生必须尊重,就算家属闹腾,也得按预嘱办。这跟瑞士、荷兰不一样,后两者直接许可协助自杀,前提是病人自愿、无私动机。 瑞士甚至有组织帮末期病人安排,费用自理,但合法。 荷兰从2002年起就把安乐死除罪化,但得满足严格条件:病人清醒、痛苦不可耐、两名医生同意。 比利时也类似,覆盖儿童案例,但争议大。 德国虽不许主动安乐死,但被动方式如停药或不插管,完全没问题。 这些法律不是鼓励早死,而是给老人选择权,避免那种插满管子、尿失禁的惨状。欧盟范围内,法国、意大利等国也允许被动安乐死,覆盖了大部分欧洲。 现在对比中国,这差异就出来了。中国老人卧床时间长,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医疗文化重续命,轻质量。很多人觉得不治到最后一刻就是不孝,医生也常建议全套检查和治疗。结果呢?慢性病老人占比高,2023年数据,65岁以上有7成多有至少一种慢性病。 肺炎或感染一来,就上抗生素、插管,躺几个月是常态。 第二,孝道传统。子女经济条件行,就砸钱保命,哪怕老人头发掉光、形象全无,也得喘口气。中国医保覆盖13.6亿人,报销比例高,但重症花销还是压垮不少家庭。 欧洲老人独立惯了,子女周末才来看看,不想添负担。中国则相反,老人依赖子女,子女也觉得不守着就是亏心。 这情感因素大过理性,造成过度医疗泛滥。 第三,养老模式不同。欧洲推社区和居家养老,90%老人住自家或小机构,政府补贴上门服务。 中国虽提9073(90%居家、7%社区、3%机构),但执行中机构少,护理员缺口上百万。 老人病了多在家躺着,子女轮班守,专业康复跟不上。 饮食习惯也影响,中国老人爱大鱼大肉,高脂高盐易得心脑血管病,卧床风险高。 第四,法律空白。中国生前预嘱刚起步,2022年才入法,但执行难,家属意见常压过预嘱。 安乐死话题敏感,没立法空间。欧洲的预嘱和安乐死法,让老人有底气说“不”。中国老人怕死,子女怕后悔,就多一条路走到底。

0 阅读:66

猜你喜欢

淙淙谈历史故事

淙淙谈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