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有中国在拼命造水电站、核电站、光伏电站。为啥?七月的能源统计一公布,很多人都被一个数字震住了,一个月1.02万亿度电。这不是开玩笑,这个用量堪比日本全国一整年的消耗速度。三十天就干掉别人十二个月的电,中国到底在干什么? 有人觉得是不是中国太浪费,拼命烧电?其实恰恰相反,中国每一度电都不是白用的。现在新能源、高端制造、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大潮,哪个不是拼的算力、拼的用电量? 只有电力不断流,实验室的设备才能转,车间的马达才能不停歇。中国不是乱费电,是在用能源换未来,用今天的电力托起明天的产业。 为啥中国不学别人搞“限电”?说到底,制造业强国没断过“用电自由”。本土不用担心缺电,企业才敢下大力气投研发、扩大生产。 中国要是靠别的国家供应煤炭、石油,国际局势风吹草动,谁都可能变成变量。而自己“攒”出来的电,不但自给自足,还能规避外部风险。 中国这几年电站上马速度世界少见,特别是水电和光伏两条腿走路,家底更厚了。 水力发电是中国的老法宝,三峡只是个开头,雅砻江、金沙江这些大工程铺开了,不但能产出海量电力,还能调节电网、保证高峰期不断电。 中国是全球头号光伏大国,西部大片戈壁沙滩铺满蓝板子,新增装机量直接占了世界一半以上。 光伏厂建得又快,能迅速补短板,哪儿电力紧张新项目说上就上。而核电的底气,是稳定,是几十年也不怕原材料涨价,国家底盘铺得更稳。 中国造这么多电站,真不只是为了自己“亮堂”一点,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控制主动权,把能源安全牢牢攥手里不松开。 在国内,企业放心搞创新,产业升级不用受别人掣肘。到国际市场,中国手里还多了技术和装备可以卖,从全产业链到出口能力一步到位。 光伏、核电、水电这些方案逐渐推到海外市场,有一天会像当初高铁一样,让世界用上“中国方案”,而不是被老路困住。 现在全世界都在争论能源转型、中国却选择提着灯往前冲,明知道未来产业必然电力为王,就不惜代价完成自己的布局。 当大家在原地踟蹰时,中国的制造业和科技企业正因为能源无忧,一路奔着高端前进。 每一度电成了撬动智能制造、创新研发的杠杆,而这个杠杆,别人是想学也学不来的。未来的新能源输出,不只是简单卖电,更是卖解决方案、卖技术标准,甚至卖影响力。 中国这盘围绕电力的棋其实早就不是简单的电多电少,而是谁能抓住下一个时代的“发动机”。中国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电力不仅能点亮城市,也能点燃工业和科技的未来。 这不是表面的拼消耗,而是拼谁能为将来创造大于今天的可能性。 只有明白了背后的战略,才会发现这并不是简单地多建几座电站,而是把国家命运、产业升级、国际话语权全都捏在了自己的掌心里。
科技股市值占沪深市值的25%!工业富联市值都有1.44万亿了,好多科技股都翻几倍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