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国号初立之时,天下仍未平定,四方诸侯割据,烽烟四起。直到武德三年,公元六二零

菲菲评历史啊 2025-09-23 13:47:09

大唐国号初立之时,天下仍未平定,四方诸侯割据,烽烟四起。直到武德三年,公元六二零年,李唐政权才勉强控制长江以北地区,但中原大地仍呈四分之势;河南王世充、河北窦建德、江南萧铣,三方强敌环伺,与李唐形成对峙之局。为完成统一大业,唐高祖李渊决意发兵东征。深夜,他召来次子李世民,准备让他挂帅,一天开始李渊便抛出一个关键问题,三股势力中,应当先讨伐谁?   李世民从容分析,王世充与窦建德虽势力相邻,但中间有着黄河天险,联合不易。况且二人各怀野心,即便暂时结盟,也必相互猜忌,难以同心。因此他断言:双方不可能形成稳固联盟。     李渊略带疑虑地提起三年前李世民与兄长李建成攻打洛阳未果的旧事。李世民却信心不减,指出今非昔比,如今的形势已大不相同,当初唐朝初立,洛阳尚有宇文化及的势力盘踞,如今只剩王世充孤军奋战,而大唐已渐得民心。    他进一步提出战略构想,应先打通关中与河南通道,而至于攻打中原的时机,李世民也想好了,那便是待夏季草长马肥、粮草齐备之时,再北上渡黄河击窦建德,南下平萧铣,则可事半功倍。 而李世民从格局、时势、时机三个层面出发,使李渊这次东征变得更有信心。   次日朝会,李渊只是象征性的征询群臣意见。但宰相跳出来,认为不可东征,尤其是河北的窦建德深得民心,此时东征时机并未成熟。李世民力排众议,强调民心虽重,终须武力定乾坤。如今关中稳固,唐军连战连胜,正应乘势而出。李渊最终采纳李世民主张,命其挂帅东征,齐王李元吉为副。     武德三年七月,李世民率十万精兵誓师东进,首战目标直指潼关以东。李渊亲自牵马相送,以显示自己对此战的重视。而对手王世充亦非等闲,其子分守武牢、怀州要地,太子镇洛阳东门,诸王各守险要,自率三万步骑严阵以待。而天下大事与人生抉择,从来都是“谋定而后动”,李世民这次做了充足的准备,即使再艰难,他也要迎难而上,一场决定中原归属的大战,一触即发。

0 阅读:34

猜你喜欢

菲菲评历史啊

菲菲评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