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庞炳勋投敌叛国,砍下30多名八路军的头颅,67年后重见天日。2010年,河南省一处改造工程的施工地带,在挖掘作业时发现一口铡刀,后续就找到了沉眠在此67年的烈士遗骸,再度引出了庞炳勋投敌叛国的往事,其中故事属实让人感慨不已。 河南林州一位倪老人,晚年嘴里总说着“对不起八路”,还说村里那口被封的老井中,里面有着八路军的灵魂。对于村里面年轻一辈来说,他们虽知道村里有口“八路井”,但对此名字的由来却并不知情。 这位倪老人虽嘴里时常叨念着令人摸不着头的话,但每每有人问下去,他就马上沉默不语、面露惊恐。久而久之,人们就习惯了倪老人古怪的话,对于这口井的由来也不再深究。 2010年,当地在进行城中村改造时,一把沾满血迹的铡刀的出现,再次将“八路井”这个名称拉进了人们视野。随后发现的东西更是骇人听闻,是三十多具八路军的尸骨。 1943年,国民党四十军军长庞炳勋投降日军,原本驻扎在林县的国军倒戈后,严重压缩了太行山八路军的活动空间,只能被迫进行更隐蔽的游击战。 庞炳勋为了摧毁当地的抗日武装,企图切断八路军的补给线,并于同年7月制定了大规模的“扫荡”计划。 当时太行山八路军总兵力不足200人,而日军加伪军兵力超500人,双方的兵力如此悬殊,八路军只能依靠地形优势进行防御作战。 7月14日夜,八路军转移至沙蒋村,本来应该立马在村子内构筑防御网,但此地土壤沙化严重,不利于构筑防御工事。战士们只能在村子外埋设地雷,在路口设置岗哨。 可是八路军在村外的行动,被日伪特务尽收眼底,次日凌晨,日军就组织兵力突袭了沙蒋村。因敌众我寡,日军分多路包抄,战士们只好进行突围。 这场战斗中,37名战士不幸被俘。之后在押解过程中,一位名为杨计来的战士趁乱跳到芦苇地逃生,成为这场惨案的唯一幸存者,他的记忆也成为日后证实日军暴行的有力证据。 日军为震慑当地村民,将这36名被俘战士押解到李家庄村,公开处刑并强迫村民围观。尽管日军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但战士们宁死不屈,在临死前依旧高喊抗日救国的口号。 屠杀完毕后,日军胁迫文章开头的倪姓村民,将烈士的尸体投入井中。期间还有一位孩童,他被日军抓为马夫,一同前去处理烈士尸体,但他侥幸逃脱了,他的经历也为日后记录这场暴行增添了许多细节。 之后,村民们将这口井封闭,并将它命名为“八路井”,以此来祭祀悼念这些战士们的在天之灵。不过随着老一辈的离去,再加上村子的建设,这口井的位置和历史逐渐被人淡忘。 直到2010年,烈士的尸骨重见天日,这段历史重新被唤起,不过好在,这些战士们并没有白白牺牲。 当年日军制造“八路井”事件后,林县民众的抗日热情不但没有被熄灭,反倒空前高涨。许多青年主动加入八路军,1943年下半年,林县参军人数比上半年增加了3倍,这也为之后为烈士们报仇雪恨的林南战役打下了基础。 林南战役不仅歼灭日军7000余人,而且还收复了林县以南的40多万人口。之后日军和日伪在林县的统治彻底崩溃,八路军重新掌握了主动权。 信息来源: 中国新闻网|《河南发现“八路井” 埋藏遭日军杀害战士尸骨》 文|百分百真茶萃取 编辑|南风意史
1943年庞炳勋投敌叛国,砍下30多名八路军的头颅,67年后重见天日。2010年
南风意史册
2025-09-23 13:48:5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