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9年,李世民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看着25岁貌美如花的武则天,不放心地问:“朕死了之后,你当如何?”聪明的武则天,只回答了8个字,便保全了性命。 (信息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李世民死前问武则天:我走后,你怎么办?武则天用8字保全性命)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长安城的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沉寂。帝国的缔造者,天可汗李世民,正躺在含风殿的病榻上,生命的气息如风中残烛。他用尽力气,将目光投向床边侍立的女子。她年仅二十五岁,身姿绰约,眉宇间却藏着一股寻常女子没有的英气。 “媚娘,”李世民的声音嘶哑而微弱,“朕若西去,你当如何?” 这句看似关怀的问话,如同一把无形的利剑,瞬间悬在了武才人的头顶。 寝殿内,熏香缭绕,却掩盖不住这致命的寒意。整个后宫都知道,皇帝的身体每况愈下,而一个流传已久的谶言——“唐三代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如同阴云,始终盘旋在李世民的心头。 这个问题,是试探,更是生死考验。回答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此刻的武则天,早已不是那个十四岁初入宫闱、天真烂漫的少女。十二年的宫廷生涯,让她看透了皇权的冷酷与人心的叵测。她明白,皇帝的宠爱可以让你一步登天,皇帝的猜忌也能让你瞬间跌入深渊。 她抬起头,泪水恰到好处地滑落脸颊,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字字清晰:“青灯古佛,了却余生。” 仅仅八个字。没有野心,没有欲望,只有遁入空门、与世无争的决绝。这番表态,精准地击中了李世民内心最柔软也最戒备的地方。一个愿意放弃红尘俗世、为故主祈福的女子,又怎会是那个觊觎李唐江山的女主? 李世民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他疲惫地闭上了眼睛,挥了挥手。 武则天捡回了一条命。 然而,李世民至死也未能洞悉人心全部的幽微。他没有算到,就在他病重期间,太子李治在床前侍疾时,那双饱含关切与爱慕的眼神,早已无数次与武才人交汇。一种禁忌的情愫,已在他眼皮底下悄然生根发芽。 李世民的疑心并非空穴来风。这个姓武的女子,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当年,西域进贡一匹名为“狮子骢”的烈马,神骏异常,却无人能够驯服。李世民问计于众,侍立在旁的武才人朗声而出:“妾能制之,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楇击其首;再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 此言一出,四座皆惊。李世民看着眼前这个娇柔的女子,眼神里第一次掠过一丝寒意。他欣赏她的胆识,却也忌惮她骨子里的狠辣。这份狠辣,不像一个后宫女子,倒像一个杀伐决断的君王。 再加上太史令李淳风那句“其人已在宫中,为亲属,三十年后当王天下,杀唐子孙殆尽”,更是让李世民如芒在背。他曾为此错杀了名将李君羡,只因其小名“五娘子”,官职、封地都与“武”相关。 可即便如此,他心中的那个“武”,始终指向床边这个聪慧得近乎危险的才人。 李世民驾崩后,按照遗诏,所有无子女的妃嫔一律削发为尼,送入感业寺。武则天平静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换上素衣,告别了繁华的宫阙。对外界而言,武媚娘的故事似乎已经落幕。 长安城外,感业寺的钟声日复一日地响起。青灯古佛,晨钟暮鼓,日子清苦而单调。但武则天的内心,从未真正归于沉寂。她知道,这只是漫长棋局中的一步。 她等的人,一定会来。 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李世民周年忌日,新皇李治以入寺进香为名,来到了感业寺。当他的目光穿过缭绕的香火,再次看到那个身着尼袍却难掩绝代风华的身影时,所有的思念与情感瞬间决堤。 这一次重逢,彻底改变了大唐的未来走向。 不久,李治不顾朝臣的反对,将武则天接回了宫中。重返权力中心的武则天,犹如蛟龙入海。 她不再是那个需要察言观色、步步为营的才人,而是心怀韬略、目标明确的昭仪。她迅速为高宗诞下子嗣,凭借皇帝的专宠和自己卓越的政治手腕,一步步扫清了前路的障碍。王皇后与萧淑妃的联合打压,反倒成了她登上后位的垫脚石。 当她最终戴上凤冠,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时,所有人才惊觉,那个曾被认为只会“青灯古佛,了却余生”的女子,其志向远不止于后宫。 唐高宗李治体弱多病,时常晕眩无法处理政事。武则天开始以皇后的身份垂帘听政,她展现出的政治才能,连许多朝中老臣都自愧不如。李唐的江山,在她的参与治理下,延续并发展了“贞观之治”的繁荣。 高宗去世后,权力彻底落入武则天手中。她先后废黜了两个亲生儿子,最终在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在一片“顺天应人”的呼声中,登上了皇帝宝座,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 六十七岁的武则天,终于将那个“女主武王”的谶言,变成了现实。她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 回顾往昔,从含风殿那场生死问答开始,武则天人生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心动魄的博弈。她用智慧和隐忍保全了自己,又用野心和谋略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李世民若泉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他一生英明,算尽天下事,却终究没能算透一个女人的内心世界。
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当皇帝,原因也是很无奈的。因为在嘉庆之前,乾隆先后选择了5位接
【1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