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醒悟,只从中央把台湾称为台湾省那一刻起,事实上我们已经不需要什么解放台湾或者统一台湾之说,台湾本来就是中国的台湾,就是中央直属管辖的一个地方省级行政单位,和其他的省份一样,哪来的什么武统或者和统之说。 这个说法猛一听挺有道理,好像一下子把复杂的问题给简化了。对啊,既然都叫“台湾省”了,那它不就和我们熟悉的广东省、四川省没啥两样嘛。 家里某个房间本来就属于这个家,你还需要天天嚷嚷着要去“收回”或者“统一”这个房间吗?这么一想,心里确实会轻松不少,感觉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头被搬开了。 这种视角的转变,强调的是一种主权上的自信和法理上的从容,意思是我们压根不用再陷入“要不要打”、“怎么谈”那种被动讨论里,姿态上就高人一等。 但咱们要是往深里琢磨琢磨,就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这种说法更像是一种理想化的终极目标,或者说是一种坚定的法律声明,它描绘的是终点站的完美图景,却有点绕开了通往终点路上那些实实在在的沟沟坎坎。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怎么称呼,而在于海峡对岸的那个政治实体及其影响下的社会,是否认同、是否接受这个“台湾省”的身份。 现实情况是,岛内存在着强大的政治力量和社会思潮,他们恰恰是拒绝接受这个定位的,并且在国际上不断寻求某种形式上的“独立”存在感。 这就好比,你坚持说家里那个房间就是书房,可住在房间里的人却非要把门反锁,自己在里面挂上“游戏室”的牌子,还时不时想从窗户那儿跟邻居另开一个独立的户口。 在这种情况下,光是我们自己反复重申“那是书房”,并不能让房间里的人自动开门走出来。 所以,“台湾省”的称谓,可以理解为我们立场的高度概括和原则的毫不退让,但它并没有魔法般地把现实的矛盾变消失。 它设定了一个无可争议的起点和归属,但并没有提供解决当前僵局的具体路线图。 这就引出一个更值得思考的问题:当我们牢牢占据法理和历史的制高点时,该如何去应对那个复杂、甚至有点令人头疼的现实? 过于强调“已是既成事实”,会不会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我们去积极塑造现实、推动局面变化的紧迫感和策略灵活性? 毕竟,让“台湾省”从纸面上的称谓,真正变成两岸同胞心中毫无疑义的共同认知,这个过程本身依然需要智慧和努力,可能还是绕不开沟通、对话、争取民心这些老生常谈却又必不可少的工作。 把目标当成了现状,可能会让我们在策略上变得有些简单化。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台湾 台湾现状
馆长从内蒙回台湾直播,一开口就让人笑喷他吐槽在内蒙问“远不远”,对方说“
【82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