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探馆中国# 昨天到内蒙古,今天看了三个博物馆,一个是内蒙古博物院,另一个是呼和浩特博物院,还有一个是昭君博物院。对了,这三家都叫博物院,我习惯说博物馆了! 在内蒙古博物院,新的场馆实在气派,不管是在中国排名,还是在全世界排名,都是第二名,气势恢宏,可想而知了! 去年这个时候,我也来过内蒙古博物院,只不过那时还是去的旧馆,今年年初搬到了现在的新馆址。 在内蒙古博物院,今天主要体验了“数智赋能”,比如说,把文物都扫描后,在博物馆大厅有两面墙,这都是智能墙,每一个游客可以随意点击智能墙上的任意一件文物,然后打开看其详细介绍,以及横向对比同时代全国各地相类似的文物,这个横向对比效果特别好,既打开了视野,也加深了对历史文物的了解。对于文物,是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可以放大,这与看展柜里的文物的体验感又不一样,可以看得更仔细,更立体全面! 第二个是机器人讲解员,机器人讲解员不光是背讲解词那么简单,特色是讲到古代的舞蹈壁画时,机器人就会随着音乐跳上一段壁画上的古代舞蹈,可以让游客更直接体验古代舞蹈的真实模样,这与看壁画的感觉又不一样!这种利用科技,让文物活起来的尝试,效果非常好,特别是年轻人与小孩儿们非常喜欢,今天在博物馆里,他们都追着看呢! 第三是通过智能屏幕,让每一个游客可以看到哪一个展馆人多流量大,这就可以帮助大家避开人流高峰,可以选择先去人流减少的展馆去参观,等到人流下降了,再去参观。这种技术也比较普遍了,只不过用于博物馆里的还不常见。然而,这些年来,博物馆热越来越火,逛博物馆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人气高的展馆或者人气高的文物,总是人流水泄不通,挤进去了再挤出来挺费劲的,这种体验遇到太多太多次了。所以,有了智能屏,游客到了展馆门口一眼就能看清楚,也避免了人挤人,这种参观文物的体验感并不好,还不如先避开高峰期,到人流少的展馆先细细参观! 除了上面三个之外,利用“数智赋能”的项目还挺多的,很多都是为小朋友们的体验量身打造的,AR陶醉式体验、文物游戏比赛、绘画作品扫描、智能弓箭比赛等等,太多了,只是我个人看的太少了,毕竟全国第二世界第二,可以想象一下内蒙古博物院有多大了! 下午到了呼和浩特博物馆和昭君博物院,呼和浩特博物院的讲解员是一个男生,讲解的非常好,不光本馆的文物讲解非常熟练,横向维度里相类似的文物,面对大伙儿的提问,他也能回答的比较好,说明他并不只是背一背本馆的讲解词,还是读了不少历史书或者相关专业史料的。 呼和浩特博物院顶层有一个“石启大窑文化”的专题,大家看了之后也很感兴趣,这是旧石器时代的大窑遗址文化,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人工打磨石器的石料,但是至今还没有发现人类尸骨。所以,大家猜测,这里可能是一个采集石料的地方,或者做一些石器粗加工的工厂,大家任务完成后,扔下加工后的石废料,带着成品就走了!假如未来发现了人类尸骨,那么大窑遗址文化的历史又要改写了,那将是震惊世人的考古大发现! 在昭君博物院,讲解员是一位女生。听了王昭君博物馆的讲解,有些伤感。听了匈奴博物馆的讲解,有些唏嘘。 王昭君已经是民族团结的文化象征了,她的形象随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入人心,将会变得更加高大! 其实,就算站在王昭君个人的角度,这也是一个伟大勇敢有胆色的传奇女子!她在汉宫几年,一直都没有被发现,这个时候,她面对的要么是默默无闻老死宫中,要么就是为了自己人生拼命搏一把,王昭君毫不犹豫地选择放手一搏,这一搏就算放在当下也是奇女子、女丈夫! 王昭君嫁给了民族团结,嫁给了民族融合,她个人也经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这是成就个人伟大的千锤百炼! 昭君博物院参观完之后,对王昭君的历史,以及对于匈奴的历史,兴趣倍增,除了博物馆文物的影响之外,还与今天讲解员的精彩讲解有关,这是一个性格开朗,长着一副国泰民安脸的阳光女孩,知识面极广,侃侃而谈,又能应答如流,使大家听得不累,听得很投入,可以说是沉浸式的博物馆体验,似乎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王昭君的身边,和她一起体验她的酸甜苦辣离乡忧愁! 不得不说,今天在内蒙古博物院、呼和浩特博物院、昭君博物院的参观,没有白来,而且以后还要再来!
#数智赋能探馆中国#昨天到内蒙古,今天看了三个博物馆,一个是内蒙古博物院,另一
巅峰倦客
2025-09-24 00:46: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