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第十四届最高人民会议第十三次会议上宣布,朝鲜“绝对不会放弃核武器”,并强调拥核是国家存亡的必然选择。之后他还特别点名批评了美韩提出的“分阶段无核化”,说这套方案根本就是在破坏谈判的基础。 美韩提出的 “分阶段无核化” 方案并非首次亮相。这套被朝鲜视作 “破坏谈判基础” 的构想,曾在多方协商中露出轮廓:第一阶段要求朝鲜放弃核再处理并表明弃核意向,以此换取不被攻击的保证。 第二阶段需放弃高浓缩铀计划并废弃部分钚库存,才能获得安全承诺与中俄的附加保证;直至第三阶段完全放弃核设施、接受检验,才可能得到美国从 “无赖国” 名单除名及经济支援的回报。朝鲜对这种 “先弃核后受益” 的模式早已心存抵触,认为其忽视了自身的安全关切。 就在最高人民会议召开前一周,朝鲜刚谴责了美韩即将举行的核作战演习 “钉锤” 与美日韩联合军演 “自由之刃”。朝中社的报道里,这些演习被描述为 “核战争预演” 和 “最具攻击性的侵略战争演习”,尤其是美韩制定的 “朝鲜半岛核威慑核作战指南”,被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部长金与正视作危险的对抗构想。军事威慑的阴影,成为金正恩强调 “拥核护存” 的直接背景。 朝鲜对核武的定位,在多年的博弈中逐渐清晰。韩国统一研究院的专家注意到,朝鲜意图通过这种明确表态巩固 “拥核国” 地位,彻底断绝单纯围绕 “非核化” 的协商可能,迫使美韩修正现有政策。 美韩的方案设计与朝鲜的安全诉求形成了难以弥合的鸿沟。美国曾提出过类似的阶段性方案,要求朝鲜在三个月预备期内禁用核武并移除关键原料,却要等到彻底弃核后才提供持久利益,甚至美国的援助要留到最后阶段。 这种 “后兑现” 的逻辑,与朝鲜要求 “先保障安全再谈弃核” 的诉求完全相悖,也成为金正恩批评其 “破坏谈判基础” 的核心原因。 朝鲜的核武开发成果,为其强硬立场提供了底气。2021 年劳动党大会上,朝鲜曾公布至 2025 年的国防发展目标,其中包括可接近美国边境的核潜艇。 韩国世宗研究所的分析指出,此次最高人民会议的表态,正是对这些开发成果的信心展示,同时也为必要时使用核武预留了解释空间,其核武使用条件中,对 “可能遭受大量杀伤性武器攻击” 的判断标准留有模糊地带。 最高人民会议结束后,平壤街头的宣传屏幕反复播放着金正恩的讲话片段。与此同时,美韩仍在推进联合军演的筹备,日本也参与到相关安全协作中。 朝鲜的核立场已清晰划定红线,而美韩的 “分阶段” 方案仍未调整框架。半岛的博弈场上,一方坚守 “核武护存”,一方坚持 “阶段弃核”,两种逻辑的碰撞中,谈判的空间正被持续挤压。 朝鲜将核武视作抵御外部威胁的盾牌,美韩则担忧核扩散风险与地区稳定,双方的核心诉求始终未能对齐。金正恩在最高人民会议上的宣告,不过是将这种长期存在的分歧摆上了台面,而 “绝不弃核” 的表态背后,是东北亚势力平衡与安全格局的深层博弈。
9月22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第十四届最高人民会议第十三次会议上宣布,朝鲜“绝对
静谧林间小径
2025-09-24 03:39: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