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近日表示,俄罗斯愿意为有条件的妥协而斗争,并渴望寻求能够满足所有人的安全保障。其实这根本不是退让,而是裹着外交糖衣的 施压武器。 拉夫罗夫口中的 “妥协”,有着明确的前提边界。早在 3 月,俄副外长格鲁什科就已划出红线:和平协议必须包含拒绝乌克兰加入北约、乌克兰保持中立地位的条款。 到了 5 月俄乌伊斯坦布尔谈判,俄方代表团团长梅金斯基的态度更直接,要求乌克兰从扎波罗热、赫尔松等四地撤军,才愿讨论停火。这些诉求与 2021 年底俄罗斯向北约提出的 “安全条约草案” 一脉相承,核心始终是阻止北约东扩、巩固西部边境安全。所谓 “妥协”,不过是将这些长期坚持的立场换了种外交表述。 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俄罗斯早有实践。2021 年 12 月公布安全条约草案的第二天,俄军就派出可携带核弹头的 “图 - 22M3” 轰炸机赴白俄罗斯巡逻,白俄罗斯战机全程护航。 如今的节奏如出一辙,拉夫罗夫释放 “妥协” 信号的同时,俄军在苏梅、哈尔科夫等多个方向正击退乌军进攻并展开反攻。军事行动与外交表态的配合,形成了 “谈归谈、打归打” 的施压节奏,用战场态势为谈判桌增加筹码。 “牺牲普京拯救俄罗斯” 的说法,忽略了俄国内的基本共识。冲突持续至今,俄社会对 “特别军事行动” 的认知已与国家安全深度绑定。 拉夫罗夫强调的 “满足所有人的安全保障”,本质是要求西方承认俄在乌东地区的实际控制成果,这一立场在俄国内拥有广泛基础。即便特朗普曾试图撮合美俄协议,也因俄方不愿放弃核心诉求而无果,更遑论以更换领导人作为妥协条件。 西方对俄 “妥协” 的误读,源于自身的战略焦虑。欧洲多国援助乌克兰的武器库存已接近底线,美国对乌援助法案在国会反复受阻,特朗普政府更急于通过调停展现主导力。 俄罗斯正是看准这种疲惫感,主动抛出 “妥协” 议题,迫使西方直面其安全诉求。就像 2 月拉夫罗夫提出的停战条件,要求乌军队投降、让出五地并放弃入约,看似苛刻,实则是用高门槛测试西方的底线。 谈判桌上的细节更能说明问题。5 月的伊斯坦布尔谈判中,俄乌虽就互换 1000 名战俘达成共识,但俄方坚持 “先撤军后停火”,乌方则要求 “先停火后谈判”,核心分歧丝毫未变。 拉夫罗夫的 “妥协” 言论,并未改变这一立场,反而通过 “寻求所有人安全” 的表述,将俄方塑造成更愿推动和平的一方,把谈判僵局的责任引向西方。 克里姆林宫的外交团队很清楚,谈判的结果最终取决于战场态势。拉夫罗夫的表态不过是这场长期博弈中的一步棋,用看似缓和的姿态施压,比单纯的强硬表态更具杀伤力。 所谓 “妥协” 从来不是终点,而是俄罗斯为实现安全目标而选择的另一种斗争方式,这层外衣之下,是从未动摇的战略底线。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近日表示,俄罗斯愿意为有条件的妥协而斗争,并渴望寻求能够满足所
静谧林间小径
2025-09-24 04:02:49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