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9月23日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时说:“如果俄罗斯不准备达成协议结束战争,那么美国已做好充分准备实施一轮强硬的关税.....但要使这些关税有效,欧洲国家必须加入我们,采取完全相同的措施......他们必须立即停止从俄罗斯购买所有能源。” 特朗普提到的 “强硬关税” 并非新鲜事,早在今年 3 月他就曾放话要对俄罗斯石油加征 25% 到 50% 的关税,8 月更是威胁过 100% 左右的连带关税。 但关税要起效,关键得看欧洲的态度,可如今的欧洲早已不是三年前的样子。 数据显示,欧盟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度已大幅下降,德国甚至在 2023 年初就实现了俄煤、俄油、俄气进口清零,2025 年 8 月欧盟 LNG 进口量同比还涨了 23%。 要知道,2014 年一轮对俄制裁就让欧盟损失了 1000 亿欧元产值和 200 万个就业机会,德国每月就得亏 8.3 亿美元,现在再彻底断供,欧洲民众恐怕先不答应。 就算欧洲真的跟进,俄罗斯也早有准备。这些年俄罗斯一直在推进 “去美元化”,不仅抛掉了近九成美债,还在贸易中更多用人民币和欧元结算,连本国银行系统都有了替代 SWIFT 的 SPFS 系统,目前已经有 400 多个组织在使用。 能源出口方面更是早做了转向,2025 年前 8 个月,中国买了俄罗斯 47% 的原油出口,印度买了 38%,欧盟只占 6%。虽然向亚洲出口的利润不如欧洲,但靠着这样的布局,俄罗斯多少能扛住新制裁的冲击。 更值得琢磨的是,美国这种强迫盟友选边站队的做法,本身就透着霸权主义的影子。自 2014 年以来,美欧对俄发起了多轮制裁,累计次数已经超过 6300 次,创下世界纪录。 可制裁从来都是把双刃剑,2022 年美国禁运俄原油后,布伦特原油价格直接冲破每桶 130 美元,全球通胀跟着抬头,刚从疫情里缓过来的世界经济又遭了重锤。 这种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的做法,自然得不到广泛认同,现在已经有 100 多个国家明确拒绝对俄制裁。 在这场纷争里,中国的立场一直很清晰。不同于美国动辄施压制裁,中国始终反对单边非法措施,一直忙着为和谈斡旋,通过领导人通话等多种方式为俄乌双方创造对话条件。 这种务实劝和的态度,恰恰体现了大国该有的担当 —— 不是靠施压逼对方妥协,而是用理性推动问题解决。毕竟历史早就证明,制裁解决不了冲突,只会让民生付出更大代价。 现在特朗普把新关税的球踢给了欧洲,可欧洲会不会接、能不能接得住都是未知数。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已经完成了大半转向,全球多数国家也不认可这种单边制裁,再搞新的限制措施,到底是能推动和平,还是会让局势更复杂? 你觉得欧洲会跟着实施新的能源限制吗?这种靠施压促成的 “和平” 能长久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特朗普9月23日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时说:“如果俄罗斯不准备达成协议结束战争,
百姓事记簿
2025-09-24 10:19:19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