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中国打掉了美国的傲气。俄媒认为,中国一面宣布对美国进口芯片反倾销调查,一面宣布英伟达违法,事实上是针对美国在中低端芯片问题上搞倾销的行为,美国的如意算盘是想趁中国半导体企业尚未发展起来,利用价格战彻底击垮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俄媒热议特朗普引以为傲的芯片卡脖子,中国已经有底气反手一击。 美国刚准备低价砸场子,中国已经先动手把门关上了。 就在华盛顿还在琢磨怎么用“芯片卡脖子”逼中国让步时,北京突然亮出两张牌:一张是对美国进口芯片启动反倾销调查,另一张是认定英伟达在华违法。 这波操作不打横的、不搞虚的,直接冲着美国芯片倾销策略来的。俄媒一针见血:中国这不是防守,这是反击。 特朗普把“高科技封锁”当作对华政策的核心,嘴上喊的是“国家安全”,实则想用技术垄断逼中国交底。 尤其是芯片领域,从高端GPU到中低端控制芯片,美国政府层层加码,试图构建一个“只出不进”的芯片围栏——高端卡住,中国别想造;中低端放开,用低价打垮中国本土产业。 但中国这次出手,打破了这个剧本的节奏。 反倾销调查的本质,是在规范市场、保护自身产业链不被恶性竞争摧毁;而点名英伟达,则是精准拆掉美国在AI芯片领域的一块关键支点,一边守住底盘,一边敲山震虎,这才是大战略的节奏感。 美国的如意算盘,本来是趁中国半导体还没完全站稳脚跟,用价格战“釜底抽薪”,中国却用一份调查书和一纸违法认定,告诉世界:中国不再被动挨打,而是主动设局。 英伟达这步棋,走得并不光彩,表面上,它在中国市场销售“特供版”芯片,似乎在配合监管、维持合作,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特供版”性能大幅缩水,价格却并不低,是一种“打着合规旗号搞倾销”的行为。 更关键的是,英伟达在中美之间的角色早已不再中立,作为AI芯片龙头,它配合美国政府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的态度非常明确,甚至在公开场合频频表态支持出口管制政策。 这种双面人做派,早已引发中国市场高度警惕,中国这次将英伟达点名,不只是针对一个企业,而是通过它传递一个信号: 谁想在中国市场赚钱,就得守规矩。不管你是行业巨头还是技术霸主,只要踩线,就别想好过。 而俄媒的解读也非常到位:这不是“打击外企”,而是“维护规则”,市场不是谁说了算,规则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过去几年,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布局堪称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从材料、设备到设计、制造,虽仍有短板,但整体架构已经成型,尤其是在28纳米以内的成熟工艺上,中国企业不仅站稳了脚跟,还开始批量出货。 这正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因为中低端芯片虽然不够“高大上”,却是工业体系的基础,如果这个领域也被中国掌握,美国就很难再通过技术“卡脖子”实现战略施压。 美国的策略是:封锁高端,倾销低端,用“夹击”方式拖住中国发展节奏,而中国的回应是:高端自主突破,中低端守住底线,坚决不让美国“以价换命”。 这次反倾销调查,就是在锁死美国这个通道,你要么正当竞争、守规矩,要么就别想靠倾销打乱中国市场节奏。 俄罗斯媒体对这场博弈的关注点,落在了“反攻”二字上,过去中美科技竞争中,中国更多是应对压力、寻找突破;而现在,中国开始主动出击,用规则、用市场、用法律手段反制美国的策略性倾销。 特朗普政府的高科技封锁政策,从第一任期开始就把芯片当作最锋利的武器,但现实是:越封锁,中国越自主;越打压,中国越强硬。 如今再打“中低端倾销”这张牌,不仅没砸穿中国的防线,反而暴露了美国产业链的依赖与焦虑。 正如俄媒所言:“中国已经不是那个只能被动应对的国家,现在的中国,有底气制定规则。” 这句话讲得并不夸张,今天的中国,芯片技术不一定领先全球,但在规则博弈中,已经开始掌握主动权,不是靠谈判桌上的妥协,而是靠产业链上的实力。 中国亮出反倾销调查,不是为了吓唬谁,而是用规则回应规则;认定英伟达违法,也不是封堵市场,而是划出底线。 俄媒说,中国打掉了美国的傲气,更准确地说,是打掉了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轻视。 这场没有硝烟的芯片战,过去是美国设局,中国拆招;现在是中国布阵,美国应对。 牌桌还在,但主角的角色,已经在悄然转变,未来的博弈,不再是技术谁更高,而是谁更懂规则、谁更有定力。 芯片之争,正是时代之争,中国,已经不再只是参与者,而是规则塑造者。
美国打压成功?中国GDP降至美国的59%?全球老二的崛起被打断?2024年中国G
【3评论】【12点赞】
懒羊羊
美国电子产品=遥控定时夺命炸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