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岁的基辛格曾预测:若爆发三战,敢攻打美国本土的国家只有3个。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先生虽已去世,可基辛格去世前的诸多惊世警言仍具极大参考价值。就拿基辛格曾经接受记者采访,就“倘若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否有国家敢于攻打美国本土”的记者提问作出回应来说,三战爆发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谁敢打美国?基辛格点了三个国家的名,不是玩笑,也不是危言耸听。 就在去世前不久,这位走过一整个世纪的“地缘战略活地图”,面对记者那个直白的问题——“假如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会有谁敢把战火烧到美国本土?”时,他给出了一个让当场气氛瞬间冷下来的答案:有,但不多,只有三个国家敢这么做。 基辛格虽已离世,但他的冷眼旁观和精准判断,至今听来仍让人不寒而栗。 基辛格不是那种爱夸夸其谈的政客。他向来对战争的态度是冷峻而克制的,尤其是当话题转向“美国本土是否安全”时,他从不掉以轻心。 那次接受《华尔街日报》的深度采访,他没有套话,直接回应:“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真的爆发,全球的战略平衡将被打破,少数几个国家可能会选择对美国本土发起正面打击。” 这不是他第一次谈及“世界大战”这个沉重话题,但不同的是,这次他说出了具体名字——俄罗斯、中国、朝鲜。 不是挑衅,而是基于他对全球核能力、战略意志和国家心理底线的长期研究,而那一刻,美国国内的政治氛围并不好。 2025年,特朗普二度入主白宫,推行的“美国优先2.0”让盟友心寒,敌手警惕,基辛格的这番话,像一桶冷水泼在华盛顿的自信脸上。 他没有绕圈子,他说,俄罗斯不缺核弹,中国有战略定力,朝鲜不怕冒险,三国的共同点很明显:不是纸老虎,更不是什么“空喊口号”的角色。 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虽陷入拉锯,但战略核力量始终在线,2024年普京再次连任,强化了对核战略武器的控制权。 基辛格的判断是,一旦俄罗斯认定自身生存受威胁,不排除先发制人地打击敌方本土,这是冷战时期就写进战略条文的。 中国,他称之为“最有耐心的大国”,他说,中国不会轻易动武,但如果遭遇极端挑衅,中国的反击将非常有分寸、非常有效。 他特别提到中国在过去十年对战略威慑能力的系统升级,包括高超音速武器和新一代核潜艇的部署。 朝鲜,他倒是没有过多分析军力,而是用了一个词——“不可预测”,对朝鲜来说,是否发动战争,不完全是理性决策,而更可能是政治意志的体现。 基辛格的意思很明确:你永远无法预判朝鲜的底线何时会被触碰,这三国的战略设定并不相同,但在基辛格眼中,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在极端情境下,敢于挑战美国本土安全的心理准备和技术能力。 美国人一直对“本土安全”有某种近乎宗教般的信仰,从二战后期起,到911事件中断了这份幻觉,美国大多数民众都认为战争是“别人的事”,打得再激烈,也烧不到纽约、洛杉矶。 但基辛格却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思维是危险的,会让美国在真正的战略博弈中变得迟钝。 他讲得更现实——全球战略格局正在重塑,远程打击手段早已不是冷战那一套导弹对射,而是高超音速、人工智能、天基武器、网络瘫痪…… 要打击一个国家本土,不需要登陆作战,不需要核爆广岛,更可能是一次“你还没反应过来”的系统性瘫痪。 这番话,不光是警告华盛顿,也等于提醒所有国家:战争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边境之争”,而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对抗。 他对中国的评价一向中肯。在多个场合他都强调,中国是一个“理解历史重量的大国”,并指出中国的战略耐力是多数西方国家无法理解的。 他不止一次说,“中国不爱打仗,但从不怕仗。”这不是恭维,而是一个老战略家看透世界棋局后的判断。 而今,他所说的“三国可能敢打美国本土”的话语再次被翻出,不是为了制造恐慌,而是提醒世界:和平从不是理所当然,战略平衡也不是一成不变。 这个世界并不比他在世时更安全,俄乌冲突仍在持续,美中博弈没有降温,朝韩关系紧张升级,中东地区局势不断拉响警报。 而基辛格留下的那个问题——“谁敢打美国?”,并不是一个答案,而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了美国的脆弱,也映出了全球战略的真实面貌。 他带走的是一个世纪的记忆,留下的,是对下一个世纪的警醒,三战或许不会来,但如果它真的来了,谁敢把战火烧到美国家门口?基辛格已经替我们点了名。
100岁的基辛格曾预测:若爆发三战,敢攻打美国本土的国家只有3个。中国人民的老朋
岁月解密屋
2025-09-24 10:23: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