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街亭丢了!" 公元228年春,斥候的嘶吼撕裂了蜀汉北伐的号角。营帐里的烛火晃得人眼眶发酸——这个诸葛亮曾拍着肩膀说"天下奇才"的年轻人,此刻成了蜀汉最痛的伤口。 有人说:"放着魏延、吴懿不用,偏派马谡送人头?孔明是老糊涂了吗?" 一、蜀汉快"断档"了:他急着给班子"输血" 要理解诸葛亮的急,得先看组扎心的数据: 刘备入川时,核心班底有"五虎将"、法正、黄权等数十员猛将;到诸葛亮北伐时,《晋书》记载"蜀兵仅十余万,老弱居半",更致命的是—— 关羽丢了荆州,张飞为部下砍了脑袋; 黄忠中箭身亡,马超病入膏肓; 法正、庞统早逝! 《出师表》里那句"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翻译过来就是:能扛事的年轻人,实在太少了! 这时候马谡出现了。 他是荆州派核心马良的弟弟,从小熟读兵书,当年平定南中,马谡提出"攻心为上",直接促成了七擒孟获。诸葛亮盯着这个"理论派"眼睛发亮:老将们快退了,总得有人接班啊! 诸葛亮赌的,是马谡能成为自己的"军事+行政"双料接班人。 二、比君臣更亲:他们是"睡一个被窝"的父子 但光是"培养接班人",解释不了诸葛亮的偏爱。 《三国志》里记着件小事:两人"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马谡被斩前写绝笔信:"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 这哪是上下级?分明是亲爹和亲儿子。 马谡的哥哥马良,是刘备从荆州带出来的"老班底"。夷陵之战中,马良为救刘备中了毒箭,没两年就咽了气。诸葛亮对马良有多重视?马良出使东吴,诸葛亮特意叮嘱"要守拙,别露锋芒";马良推荐的人才,诸葛亮几乎照单全收。现在马谡没了哥哥,诸葛亮多少有点"护犊子"的心态。 三、派系暗战:他得给荆州帮"留火种" 蜀汉内部有三拨人:刘备老家的荆州派、四川本地的益州派、后来投降的东州派。诸葛亮是荆州派老大,他得给老同事们留后路。 当时益州派代表李严,手握重兵还总唱反调;魏延是降将出身,资历老功劳大,早看诸葛亮不顺眼。诸葛亮要是再不用荆州派的年轻人,以后这摊子谁接? 马谡刚好合适——出身荆州名门,懂兵法能写文章,关键是诸葛亮教得动。就像现在企业里,部门总监要平衡各派系,总得给自家老员工的孩子留个关键岗位,不然以后开会都没人听你的。 四、历史的代价:他把"学生"推上了"战场" 可问题来了——马谡到底行不行? 刘备临终前拉着诸葛亮的手,专门叮嘱:"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但诸葛亮没听进去。为啥?他只看到马谡能背《孙子兵法》,没见过他带兵打仗。 对比下王平:大字不识几个,却是从行伍里杀出来的。宕渠之战,他带着几千人硬抗张郃十万大军;汉中之战,又是他救了刘备的命。诸葛亮偏不信这个邪,非让马谡去守街亭——结果人家张郃根本不跟他玩虚的,直接断了水源,马谡的"妙计"全废了。 比失败更珍贵的,是"不愿放弃"的孤勇,街亭的雪落了千年,诸葛亮的泪也凉了千年。 这场败仗告诉我们:用人不能只看"潜力",更要看"实战";培养后辈可以,但别把"学生"直接推上"将军"的位置;再难的局面,也得在"情感"和"理性"间找平衡。 #三国演义# #诸葛亮# #马谡# #刘备# #马谡到底是人才还是庸才#
1641年,万历皇帝的儿子朱常洵被李自成活捉,300多斤的朱常洵跪倒在地,请求免
【37评论】【52点赞】
崆峒山人
国力悬殊,人才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