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4年,39岁才子高启被朱元璋赐以腰斩,朱元璋亲到现场。刑场上,高启声嘶力竭

雪见 2025-09-24 11:12:27

1374年,39岁才子高启被朱元璋赐以腰斩,朱元璋亲到现场。刑场上,高启声嘶力竭道:“我一生自比天上仙官,死有何惧!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论断。”临死前,更是手沾鲜血,在地上连写3个“惨”字。 “明初诗人之冠”?“大清第一才子”的赵翼,称高启是“明代开国诗人第一”,称高启是“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皓月金波满,奇花玉树新。浮辉与流艳,并弄一江春。还持谁可比,结绮阁中人。” 与杨基、张羽、徐贲为“吴中四杰”,与王行等是“北郭十友”。高启的确是难得的才子。 出身富裕之家,幼年时就父母双亡,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高启天纵奇才,读书过目成诵,久而不忘,年纪渐长,才华渐显,与张羽、徐贲等成为“北郭十友”,同宋濂、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这一位“吴中四杰”之一,却不被朱元璋所喜。 高启携家归隐,于吴淞江畔的青丘幽居,自号青丘子,还作《青丘子歌》,颇有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味道。 不羡功名利禄,清高自守。 所以在1370年,朱元璋要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时,他固辞不受。宁教书治田为生,也不愿居朝堂。 “三年秋,帝御阙楼,启、徽俱入对,擢启户部右侍郎,徽吏部郎中。启自陈年少不敢当重任,徽亦固辞,乃见许。已,并赐白金放还。” “关外垂杨早换秋,行人落日旆悠悠。陇山高处愁西望,只有黄河入海流。” 最后把高启送上刑场的是《郡治上梁文》,原本这是一件平平无奇的小事,可坏就坏在,魏观所修建的知府治所原是张士诚宫址,这就捅了大篓子,有人借此诬告魏观有反心,魏观就被诛杀了。 高启也受到了牵连,他的《上梁文》中,有“龙蟠虎踞”字眼,以这样的字眼形容张士诚,不是有反心是什么。 而且,朱元璋对高启不满已久了,当他率军同元军、陈友谅、张士诚三方苦斗之时,高启竟在《青丘子歌》中写下“不闻龙虎苦战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朱元璋看来,这就是不关心政事,不关心国家发展,所以起初就对高启没有好感。 高启的一首《题宫女图》的诗,里面有句“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看似是描述元顺帝宫闱的作品,但朱元璋觉得这是在借古讽今,是在打他老朱的脸。 因为看高启就更不顺眼了。 为知府治所作文本稀松平常,然而又犯了朱元璋的忌讳,用“龙蟠虎踞”字眼描述曾经张士诚的宫殿遗址,此事也朱元璋处置高启的最后一根稻草。 “蓬婆城下净无花,惨惨黄云漠漠沙。 卷叶谁将番曲奏,白头都护亦思家。”高启被判了腰斩之刑,然而行刑那日,朱元璋竟亲赴刑场,监斩这位屡次惹自己不快的文人。 场面血腥至极,高启腰斩后并未立刻死去,用半截身子的力量,手蘸着鲜血,连写下了三个鲜红而又刺目的“惨”字…… 参考资料: 《二十四史》

0 阅读:0
雪见

雪见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