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美国根本就不用怕 !中国总是总纠结谁开了第一枪,从卢沟桥纠缠到现在,敌人都到家门口了,还不敢开第一枪?如果这个世界讲道理能解决问题,还要军队干什么?狼来了,就要敢开第一枪!”戴旭的言论鼓舞人心,我也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美国长记性,你越怕它,它越嚣张。 戴旭的这番话,出自他对中美摩擦的点评。2022 年左右南海局势紧张时,他提到中国人总爱纠结谁开第一枪,还把 1937 年的卢沟桥事变拉出来举例。但这个说法其实有些偏差,咱们得把历史事实说清楚。 卢沟桥那晚,日本军队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城搜查,中国守军当即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日军随即就悍然开火。中国士兵当时就立刻还击了,根本不存在 “纠缠谁先动手拖节奏” 的情况。 真正的历史教训是 “敌人敢动手,我们必反击”,而不是 “要主动开第一枪”,这一点咱们得拎明白。 放到今天,美国确实常有军舰巡航南海、飞机侦察台海的挑衅行为,但中国从来不是只靠对话摆平。 就拿 2025 年 4 月来说,针对 “台独” 势力的猖狂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直接组织了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多兵种兵力,在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 演训里不光有 054A 护卫舰、东风 - 15 导弹这些 “国之利器” 亮相,还重点练了对海对陆打击、夺取制空权制海权这些实战科目,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威慑行动,怎么能说 “只靠对话” 呢? 而且我国的国防政策早就说得明明白白,《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里明确写着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楚,我们绝不会主动挑事,但如果敌人真的动手,我们肯定会坚决反击。 这种立场既守住了道义底线,又展现了强硬态度,比 “主动开第一枪” 要高明得多。因为一旦主动打响第一枪,就会落入别人的舆论圈套,还可能引发不可控的冲突,最后受害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有人觉得 “讲道理没用,要军队干什么”,可军队的首要职责是 “防御” 和 “守护”,不是 “主动进攻”。 我国每年的国防支出占 GDP 的比重长期保持在 1.3% 左右,这个比例不仅远低于世界平均的 2.3% 到 2.5%,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里也是最低的。 如果我们真想主动挑事,根本不会把国防开支控制得这么克制。更何况,中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里最大的出兵国,截至去年底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 3.9 万余人次,有十多名军人都牺牲在了维和一线。 咱们的军队既守护着自家国门,也在为世界和平出力,这才是军队的真正价值。 再说,现在的世界和二战时完全不一样了,一旦发生武装冲突,影响的可不只是两国军队,还会波及经济、民生各个方面。 我国这些年能发展得这么快,靠的就是和平稳定的环境。要是主动挑起冲突,多年的发展成果可能会受影响,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会被打乱,这可不是咱们想看到的。 其实面对挑衅,我国的 “后发制人” 反而更有力量。就像 2025 年那次台岛周边演训,解放军不光展示了联合作战能力,还通过海警巡查形成环岛管控态势,既捍卫了主权,又没给对方挑事的借口。 这种 “有理、有利、有节” 的应对,既能震慑敌人,又能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比 “冲动开第一枪” 管用多了。 我觉得,戴旭的言论确实点燃了大家的爱国热情,但咱们得明白 “敢反击” 和 “先开枪” 是两码事。 我国的立场从来都是 “不惹事,但绝不怕事”,这种克制不是软弱,而是大国的智慧和担当。毕竟真的发生冲突,受苦的还是普通人,能靠实力震慑住敌人、靠智慧化解危机,才是最高明的应对。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按照不同顺序打倒会有不同演出画面的敌人
【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