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0岁的解放军师长周志坚,迎娶19岁的女护士,谁知新婚当夜,周志坚却

断代史鉴 2025-09-24 12:06:59

1947年,30岁的解放军师长周志坚,迎娶19岁的女护士,谁知新婚当夜,周志坚却莫名失踪,许世友知道事情原委后,笑骂道:“结婚不忘本,好!” 在解放战争的胶东战场上,周志坚是出了名的硬茬子将领,上刀山、下火海的仗打了不少,每回都打得呱呱叫,连重点进攻山东的国民党军见了他的部队都发怵。 1947年7月1日黄昏,这位刚接过胶东军区5师指挥权的师长,又带着部队朝潍县东北齐家埠的蒋军冲了上去。 激战到半夜,13团1连才从西南撕开一道突破口,圩子里的枪声还没歇,周志坚就跟廖海光政委说要去突破口看看。 廖政委拦着劝,说上面子弹飞着太危险,他却犟着:“不上去看不清,怎么指挥战斗?” 说着就带了作战参谋、文书和警卫员往上冲,到了突破口竟一屁股坐在敌三七战防炮的炮座上指挥。 他打了这么多年仗,吃够了大炮的亏,也养出个见炮就想摸的嗜好。 这回边发命令边用左手摸炮,正摸得投入,一颗子弹突然飞来,先穿左手再穿大腿,最后撞在炮筒上“砰”地落地,他当场倒在血泊里。 许世友听说他负伤,立马派小车把他送进牙前县垂柳村后方医院,还特意说这医院有X光,还有北平医学院来的医生,条件不一般。 谁能想到,这场重伤倒成了周志坚的姻缘契机,在医院养伤的一个多月里,30岁的他认识了19岁的护士矫明。 矫明已经参军3年,还是个模范护士,两人相处着就动了心。 周志坚打仗痛快,谈对象也不拖泥带水,伤好出院后,矫明来5师看他,廖海光政委一声吆喝,两人就这么闪电结婚了。 可洞房花烛夜,新娘子刚歇下,新郎官却没了影。 第二天一早,矫明醒来没见着人,问遍了院里都没人知道去向,急得找廖政委,廖政委也慌了,想着是不是特务趁结婚搞破坏,这话把矫明吓哭了。 就在众人急得团团转时,周志坚带着一个排的战士喜气洋洋地回来了,肩上还扛着一大堆枪支——全是美式的! 原来他新婚夜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着国民党的重点进攻还没打破,索性起来摸黑带了人去敌据点,趁着敌人熟睡,“偷”了这批武器回来。 许世友后来听说这事,也高兴地说了一句:“结婚不忘本,好!” 周志坚的勇,可不光是战场上敢冲敢拼那么简单。 齐家埠战斗里,他非要去突破口,是知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只有站在最前线,才能看清敌人的火力点、部队的进攻节奏,才能下对指挥的命令。 子弹在耳边飞,他坐在敌炮座上纹丝不动,眼里只有战局,这份把生死抛在身后的勇,是军人对“指挥到位”的较真。 更难得的是新婚夜那股勇,换作旁人,新婚之夜哪舍得离开新娘子?可他心里装着的是没打完的仗、没打破的围剿,知道个人的欢喜再大,也大不过革命的担子。 他带着人摸黑闯敌营,不是一时兴起的冒险,是认准了“敌人夜里松懈”的时机,也是没把个人幸福凌驾于使命之上的清醒。 这种敢放下私欲、时刻记着责任的勇,比战场上的冲锋更见品格。 周志坚的谋,也全是落在实处的心思。当 初他到华东“挑部队”,说“对老部队情况不熟悉,还是从头带支新部队”,这是知道带兵打仗的关键在“知根知底”。 不熟悉老部队的脾气、装备、战术习惯,就算硬接过来也带不出战斗力。 刚好许世友正考虑重建新5师、新6师,两人想法凑到一块,他一上手就把新6师(后来改称5师)建了起来,成了胶东部队的主力。 许世友说的“结婚不忘本”,其实点透了周志坚最核心的品格——担当。 对他来说,“本”就是革命事业,就是带兵打胜仗、保胶东平安。 不管是主动要求带新部队,还是亲赴突破口指挥,再到新婚夜闯敌营,本质上都是没忘了这个“本”。 他养伤时谈恋爱、结婚,不是忘了打仗,是知道个人生活安顿好了,才能更专心地扛责任; 可真到了新婚夜,一想到敌人还在围剿,就坐不住了,非要去干点跟打仗有关的事才踏实。 现在他洞房夜带回来的美式枪支早就成了历史,但他“结婚不忘本”的赤子心,却该一直留在我们心里。 那些在战火里摸爬滚打的革命将领,从来不是把“初心”挂在嘴上,而是把每一次带兵、每一场战斗、甚至每一段人生选择,都烙上“为了革命”的印。 周志坚的洞房夜赴敌营,带回来的不只是美式枪支,更是一颗从没偏移过的赤子心。

0 阅读:41

猜你喜欢

断代史鉴

断代史鉴

分朝代深挖中国史,从先秦到民国,每期一个断代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