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战神孙传庭,为啥前期揍得农民军满地跑,后期输到全军覆没? 熟悉明末历史的人,多半会对孙传庭有种复杂的感觉,这人刚出道时多猛啊,任陕西巡抚没多久就活捉了闯王高迎祥,跟农民军打仗就没输过。可到了后期,面对李自成却一路溃败,最后战死沙场,还落了个“传庭死,大明亡”的叹息。 要搞明白这事儿,得先看看他前期赢在哪。刚接手陕西那会儿,孙传庭手里攥着几张硬牌:崇祯给的政策灵活,允许他“便宜行事”,不用事事请示京城;陕西本地卫所虽然烂透了,但还有些老底子兵和火器;最关键的是,高迎祥那些农民军刚跟洪承畴、卢象升这些老油条打了好几年,早被折腾得缺粮少饷,队伍里鱼龙混杂,连像样的铠甲都凑不齐。 孙传庭呢,带着新练的秦兵,专挑农民军最虚的时候下手——比如把高迎祥堵在黑水峪,靠着地形优势和情报精准,硬是把这位“闯王”活捉了。那时候的农民军,说白了就是群饿急眼的流民,哪见过这么能打的官军? 可等到了崇祯十五年再碰李自成,局势早就天翻地覆了。先看李自成这边:在河南、湖广转悠的这几年,人家可没闲着。 攻破洛阳抢了福王的几十万石粮,招降了罗汝才等十几支农民军,队伍滚成了百万大军;更狠的是,李自成学精了,每占一座城就开仓放粮,老百姓跟着他能有口饭吃,谁还愿意帮官军卖命? 再看孙传庭这边:崇祯急得跳脚催他出关,可他手里那点兵要么是新招募的菜鸟,连兵器都配不齐;要么是从西北调来的老卒,常年欠饷早没了斗志。他想练新兵,崇祯嫌他慢;他要钱要粮,朝廷要么拖要么克扣;甚至他提议稳扎稳打,崇祯直接一句“畏敌逗留”把他骂回前线。 更糟心的是战略环境。前期农民军是“流寇”,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官军还能靠坚城和补给线耗他们;到了后期,李自成已经把河南、湖北、陕西的粮仓全占了,官军反而成了缺粮的一方。孙传庭从西安出征时,带的粮草只够撑一个月,打到郏县时士兵饿得抢老百姓的玉米棒子,李自成一招截断粮道,官军立刻崩溃。 说到底,孙传庭前期能赢,靠的是天时(农民军虚弱)、地利(陕西主场)、人和(朝廷暂时放权);后期输得惨,是因为天时变了(农民军壮大)、地利丢了(中原粮仓尽失)、人和没了(朝廷逼得太紧)。他就像个被绑住手脚的将军,前面有凶猛的饿狼(李自成),后面有不停抽鞭子的主人(崇祯),最后只能用命去填那个填不满的窟窿。 所以啊,“传庭死,大明亡”真不是句空话——当最后一个能打的将军倒下时,大明朝其实早就被自己折腾得没了力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闯王李自成# #历史李自成# #明朝夺门之变# #孙耀庭# #李自成皇宫# #孙传尧# #孙传进#
大明战神孙传庭,为啥前期揍得农民军满地跑,后期输到全军覆没? 熟悉明末历史的人,
断代史鉴
2025-09-24 12:48: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