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陈景润的夫人坐在丈夫的雕塑旁边,搂住“丈夫”的肩膀,留下了这张令人垂泪的合影。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深秋的北京,中科院的梧桐叶飘落,由昆身着素色风衣,手持白菊,在那尊花岗岩雕塑前伫立良久。 雕塑还原了陈景润伏案演算的模样,微微佝偻的脊背,手指捏着铅笔,目光穿透镜片,仿佛凝视着某个未破解的数学命题。她的指尖触到冰凉石材,心里却像被针扎一样疼。 由昆与陈景润的相遇始于1977年,那时她还是武汉军区派到309医院进修的年轻军医,而陈景润已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数学家,因治疗腹膜结核病住院。 起初由昆对这位“科学怪人”并无特别印象,只觉得他总抱着厚书,问话时只“嗯”一声,眼睛还黏在书页上。 但陈景润却对她一见钟情,为了接近她,他常找借口按呼叫铃量血压,或故意在天台“晾衣服”时让肥皂掉到她脚边。他甚至鼓起勇气邀请她一起学英语,结结巴巴地说:“你读的…我能听听吗?” 可二人的年龄差距让她犹豫不前,她担心自己脾气不好,不会缝补做饭,更怕别人说她“追名逐利”。 当陈景润突然表白“要是能和你在一起该多好”时,她吓得连连摆手拒绝。但陈景润执着地说:如果你不答应,我就一辈子不结婚!这句真诚的话最终打动了她,两人终于走到一起。 1980年8月25日,他们在北京结婚。婚礼简单到只添了一对沙发,陈景润却开心得像个孩子,逢人就说:“好吃,比数学题还好吃!” 婚后由昆发现,这个外人眼中的“痴人”其实单纯又温暖。他会穿着她不穿的军装傻笑,每天用各种方式夸赞她,坐公交时非要和她挤一个座位,理由是“两个人一起,挺好的”。 1981年儿子陈由伟出生时,陈景润抱着孩子不撒手,眼镜滑到鼻尖都顾不上扶。 他提议儿子姓“由”以纪念妻子的付出,由昆不同意,最后折中取名“陈由伟”—“陈”和“由”是两人的姓,“伟”则希望儿子对人类有伟大贡献。 然而幸福时光太短暂,陈景润仍是“时间的穷人”,常为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熬夜,馒头渣掉在书上,钢笔没水了还在划拉。 由昆既心疼又生气,她努力改变他的生活习惯:强迫他刷牙洗澡,亲手给他理发,筹备健身房逼他锻炼。但1984年两次被撞后,陈景润确诊帕金森氏综合征,健康急剧恶化。 由昆辞去军职专心照顾,军籍保留,升级跟着走。她每天奔波于医院和家之间,要照顾两个孩子,一个老小孩,一个小小孩。 陈景润躺在床上说话费劲,却总拉着她的手说:“别累着……”1996年3月19日,他带着对妻儿的眷恋离世,临终前嘱咐:“身子捐给医院,稿子给研究所…”由昆咬牙点头,心里像被剜去一块肉。 陈景润走后,由昆一度将部分骨灰留在家中,深夜对着骨灰盒说话,靠药物才能入睡。 有人劝她再婚,她斩钉截铁拒绝。她将精力投入工作,重新学习技能,评上正高职称,因为“不好好工作,对不起先生的付出”。 1997年,在陈景润雕塑前,她搂着冰凉的肩膀轻声诉说着对丈夫的思念,风吹过雕塑衣角,仿佛还是当年天台上等她的那个男人。 二十多年过去了,由昆仍清楚记得每个细节。她常说:“和先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都刻在脑子里,时时准备重放一遍。” 这份爱情或许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却像数学公式一样简洁而永恒—用一生证明“1+1”的答案就是你和我。 信息来源: 北京日报《他是数学“痴人”,为200年未解的数学难题穷尽一生》 光明网《陈景润:永远纯真的数学巨人》 中国数学会《纪念陈景润先生诞辰85周年:陈景润妻子、独子的往事回忆》
1997年,陈景润的夫人坐在丈夫的雕塑旁边,搂住“丈夫”的肩膀,留下了这张令人垂
玉尘飞啊
2025-09-24 13:39: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