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一个儒生曾劝汉武帝向匈奴求和,因为常年征战劳民伤财。汉武帝听了后随即

湖光山色如画 2025-09-24 19:09:54

汉武帝时期,一个儒生曾劝汉武帝向匈奴求和,因为常年征战劳民伤财。汉武帝听了后随即决定派他去和谈,结果一个月后,这个儒生坟头都长草了。 汉武帝自登基之日起,就有着雄心壮志,想把北方匈奴的问题彻底解决。所以登基的初期,他一直在韬光养晦,当经过多年的积攒真正有实力进击匈奴时,朝廷中的酸腐大儒却第1个跳出来反对。 为了彻底消除这些反对的声音,汉武帝想了个好办法。 皇帝有拓展疆域的野心,这是好事,为什么还会有人反对?汉武帝想出来的好办法能够成功解决问题吗? 汉武帝时期,有一个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朝廷博士,名叫狄山,突然间被皇帝派去管理一座边陲乡镇。这座乡镇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恰好临近北方匈奴。 穷山恶水之地,非能人不能镇压。汉武帝却放心让一个读书人去管理,就是因为这个儒生在一件重要事情上和他唱反调。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汉朝时期的匈奴外患是非常严重的,北方匈奴时不时侵扰北部边境还,想向前突破,这事当时一直是刘彻的心腹大患。 经过多年的韬光养晦休养,汉朝国库充足,精兵强将规模巨大,他便有了彻底收拾匈奴的想法。 然而,这位名叫狄山的博士却跳出来说:不行,匈奴不能打! 身为儒生,狄山抱着那点儿酸儒之气,美其名曰国家和民众需要休养生息,丝毫不顾北部边境牧民常年遭受的痛苦。 其实他另外担心的是,万一真和匈奴打起来,汉朝边境线被匈奴突破,到时候连他这样身在朝廷中心的文臣都不能幸免于难。 关键我们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在汉武帝多次明确表示要出兵攻打匈奴,解决这一大患后,狄山还多次上书劝谏,逼得汉武帝烦不胜烦。 后来汉武帝想了个好办法,他召见狄山说:“既然你主张和平,不能打仗。那这样,我就把边陲的一个乡镇交给你去管理,是战是和,你自己做主。” 狄山听了差点吓得瘫软在地,他就是个儒生,也就会点嘴巴上功夫和纸上谈兵。 果不其然,他那套仁义礼智信的做派,放到残暴的匈奴面前根本就不管用。 对方不和你讲道理,也不听你那些长篇大论,见你不顺眼,直接一刀砍过来,马上你就身首异处。 可怜的狄山还没来得及向汉武帝汇报边境乡镇的基本情况,就被匈奴一刀砍掉了脑袋。 仅仅过了一个月,他就坟头长草了。汉武帝听说这事儿,一点儿也没觉得吃惊,狄山的下场他早有预料。 借匈奴的手除掉这么一个统一道路上的绊脚石,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同样,这也起到了杀鸡儆猴的效果。 自此,那些还想和狄山一样劝诫汉武帝的大臣,纷纷闭上嘴,支持对匈奴开战。

0 阅读: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