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突然公开放话,昭告全球,如果中国不偿还100年前的债务,美国也将不承认欠中国

百日依山尽 2025-09-25 11:28:25

美媒突然公开放话,昭告全球,如果中国不偿还100年前的债务,美国也将不承认欠中国的钱。言外之意,就是想赖账! 所谓 “100 年前的债务”,指向的是晚清时期的旧中国债券。那些诞生于动荡年代的金融凭证,早已随着政权更迭和历史变迁失去效力。即便在美国国内,类似的说法也并非首次出现。 2019 年就有美国议员声称中国需偿还超 1 万亿美元旧债,到了 2025 年 8 月,更有议员将这一数字抬升至 1.6 万亿美元,甚至将债务问题与其他议题强行捆绑。美媒此次重提旧债,不过是翻炒多年前的陈词滥调。 与这些虚无缥缈的旧债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对中国实实在在的债务。中国作为美国国债的主要海外持有方之一,其外汇储备中相当一部分以美债形式存在。 截至 2025 年 5 月,中国持有美债规模为 8467 亿美元,尽管从去年 4 月起持仓就低于 1 万亿美元,且已连续 7 个月减持,但仍是美国重要的债主。这些债务并非历史遗留问题,而是基于现代金融体系的正常投资行为,代表着国际社会对美国信用的认可。 美媒此时抛出这种言论,与当前美元信用面临的挑战不无关联。全球范围内的 “去美元化” 浪潮正在兴起,已有 85 国以各种方式加入这一进程。 美国自身的债务问题加剧了外界的担忧,仅 2025 年上半年,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各期限国债就超 9 万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 23%。更严重的是,美国债务上限危机反复上演,连财长耶伦都承认,这种闹剧破坏了全球对美国履行债务能力的信心,令美元声誉受损。 这种背景下,美媒拿百年旧债做文章的意图不难理解。随着中国持续减持美债,今年 5 月单月就减少 222 亿美元,持仓创下 2010 年 5 月以来新低,美国显然感受到了压力。 中信证券的分析指出,中国减持美债既有主动规避风险的考量,也源于对美国金融制裁风险的担忧。美媒试图用旧债话题牵制中国,本质上是想为自身可能的债务违约寻找借口。 国际社会对这番言论的反应多持观望态度。毕竟在现代金融规则下,用百年前的失效债券要求偿还,本身就缺乏现实依据。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的信用根基正在受到自身行为的侵蚀。摩根大通的分析师认为,美国政治分裂是威胁美元长期主导地位的首要因素,而债务问题的不当处理会进一步动摇这种地位。 这场由美媒言论引发的讨论,最终指向的是信用二字。那些尘封的百年旧债早已成为历史注脚,而当下的债务关系却直接关乎全球金融稳定。 当美国一边疯狂发债,一边又暗示可能赖账时,更多国家开始加速资产配置的多元化,这或许才是美媒言论背后最值得深思的现实。

0 阅读:0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