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韩媒爆料,李在明一纸政令,直接把韩国驻华大使给换了,然而这个人选也让大伙非常意外,居然是著名的”总统二代”卢载宪,要知道咱们的戴兵大使,刚在上月19日去祭扫了卢泰愚的墓地,知情人士:这是最佳人选! 美国移民局出动装甲车突袭韩国工厂,给近300名韩国工人戴上手铐脚镣,像押解重刑犯一样把他们推上大巴,这戏剧性的一幕,就发生在美国所谓“亲密盟友”的国土上,面对这种公开羞辱,韩国总统李在明回国后迅速调整外交方向,不再单方面押宝美国。 他先是在9月9日明确下令整顿国内反华游行,紧接着在9月11日,他正式提名前总统卢泰愚之子卢载宪担任韩国新任驻华大使。 卢载宪的名字一出来,不少人先想起的是他父亲卢泰愚那层特殊身份。1992 年正是卢泰愚担任韩国总统期间,推动韩国与中国正式建交,打破了两国长期的外交隔阂,这位前总统甚至多次公开表示 “祖籍在山东,先祖是太公姜子牙”,卸任后还专程去山东寻根,写下 “继承祖先遗志” 的题字。 2021 年卢泰愚去世后,中韩两国都对他为双边关系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这份历史渊源成了卢载宪身上最独特的标签。 上月 19 日的祭扫场景还历历在目。当时距离中韩建交 33 周年纪念日仅剩几天,戴兵大使带着花篮来到卢泰愚的墓地,整理缎带后鞠躬默哀,明确提到 “感念卢前总统为中韩建交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陪同在侧的卢载宪当场回应,说加强韩中友好合作是父亲毕生心愿,自己会继承这份遗志。谁也没料到,短短一个月后,他就被提名为新任驻华大使,这一连串的衔接让外界读出了不一样的信号。 更让外界意外的是卢载宪的履历,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职业外交官,甚至和李在明没有深厚的亲信关系,两人唯一的公开交集还是 2021 年卢泰愚葬礼上的一面之缘。但翻看他这些年的经历,就能明白为何会被选中。 从 2012 年中韩建交 20 周年时创办韩中文化中心,到后来担任韩国外交部 “韩中关系未来发展委员会” 委员,他常年穿梭于两国之间,推动音乐、艺术等领域的交流。 2016 年起,他还成了成都市人民政府的国际咨询顾问,近十年从没缺席过顾问团年会,连成都的 AI 文创产业、三国文化数字化传播都能提出具体建议,被韩媒直接称作 “中国通”“成都通”。 李在明政府的考量其实藏在当前的外交处境里。此前李在明曾公开表示,韩国 “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 的路线难以持续,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成了现实需求。而驻华大使职位空缺的两个月里,中韩之间既有贸易领域的摩擦,也有地区安全议题的分歧,急需一个能搭建信任桥梁的人选。 卢载宪恰好兼具历史纽带、民间交流经验和对中国的深度了解,这种 “非职业外交官” 的身份反而能避开过多政治标签,更利于展开柔性沟通。 韩国执政阵营的相关人士透露,卢载宪对中国的了解 “超乎所想”,这一点在他的过往行动中可见一斑。2013 年他就循着父亲的足迹赴山东祭祖,这些年更是频繁往返中韩,甚至在公开演讲中提到 “虽然两国经济交流频繁,但相互理解的交流不能中断”。 对于缺乏外交经验的质疑,有分析认为,中韩关系当前更需要的是能精准传递善意、推动务实合作的 “沟通者”,而非单纯的 “谈判专家”,这正是卢载宪的优势所在。 现在,卢载宪的提名已进入流程,即将成为李在明政府首任驻华大使。从戴兵大使祭扫墓地到卢载宪获提名,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中韩之间的外交互动充满了深意。 知情人士所说的 “最佳人选”,本质上是看中了那份跨越三十余年的历史情谊,以及卢载宪身上扎根民间的交流底色。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这份带着历史温度的任命,或许真能为中韩关系注入新的动力。 卢载宪多次公开表示,中韩应在文化产业进行实质性合作。 这话正中李在明政府“通过文化增信释疑”的策略核心。 辽宁刚办完中韩贸易合作交流会,专家呼吁建立“数据沙盒试验区”,让工业数据跨境流通更顺畅。 信源:环球网2025-09-11——韩媒:韩国政府提名卢泰愚之子卢载宪担任韩驻华大使 长安街知事2025-09-11——韩国将提名卢载宪为驻华大使?中方回应
9月11日韩媒爆料,李在明一纸政令,直接把韩国驻华大使给换了,然而这个人选也让大
烟雨评社
2025-09-25 11:42:46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