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美国一架F-117隐身轰炸机,正准备投弹,结果地面突然射来两枚导弹,将F-117当场击落,打破了隐身战机不可战胜的神话。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两枚创造奇迹的导弹,居然是60年代技术! 提起F-117“夜鹰”,你脑子里是不是瞬间就冒出那个全身漆黑、棱角分明,跟科幻电影里飞出来的玩意儿一样的家伙?没错,就是它。在1999年之前,这东西在全世界军迷眼里,那就是个神话,是美国空军王冠上最耀眼的黑宝石。海湾战争里,它跟鬼魅一样,在巴格达上空来去自如,伊拉克的雷达屏幕上啥也看不见,只能眼睁睁看着重要目标一个个被炸成火球。 那时候,全世界都默认了一个事实:F-117是不可战胜的。它代表着绝对的技术代差,是“你看不见我,但我随时能打你”的霸道存在。 然而,1999年3月27日,这个神话,在巴尔干半岛的夜空中,被两团火光撕得粉碎。 那天晚上,隶属于美国空军的F-117,呼号“维加31”,正悄无声息地扑向南联盟首都贝尔格莱德。飞行员戴尔泽尔科心情应该很放松,毕竟这活儿他干过太多次了,无非是一次“常规”的夜间精确打击。他可能正盘算着怎么精准地把炸弹扔下去,然后掉头回意大利的基地,喝杯热咖啡。 可就在他打开投弹舱门的瞬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地面上,南联盟防空军第250导弹旅的指挥官佐尔坦达尼和他的战友们,正死死盯着一堆看起来早就该进博物馆的老旧设备。他们用的,是苏联60年代研制的萨姆-3(SA-3)防空导弹。这玩意儿,在当时的美军飞行员眼里,基本就是个摆设,雷达一开机,立马就会被反辐射导弹端掉。 但达尼不这么想。他是个聪明人,他知道硬碰硬没戏,只能智取。他和他的团队对这套老系统进行了大胆的“魔改”。他们把雷达的波长调整到米波段,这种老式雷达虽然精度差,但有个特点——对隐身涂料不怎么“感冒”,能模模糊糊地“看”到一个影子。 更绝的是,他们还创造了一套“打了就跑”的战术。每次雷达开机绝不超过20秒,看到目标大致位置就立刻关机,转移阵地,让美军的电子战飞机抓不住他们。就这么“偷瞄”几眼,一点点拼凑出F-117的飞行轨迹。 就在“维加31”打开弹舱的那几秒钟,它的雷达反射面积瞬间增大。对于达尼的团队来说,这个在屏幕上一闪而过的微弱信号,就是千载难逢的战机。“发射!” 两枚萨姆-3导弹拖着长长的尾焰,怒吼着扑向夜空。 泽尔科在座舱里看到了那两枚导弹,他后来回忆说,那感觉就像“慢动作”一样。他根本来不及反应,其中一枚导弹就在他的F-117旁边轰然爆炸,无数的破片瞬间撕裂了这架不可一世的隐形战机。 “夜鹰”坠落,神话破灭。飞行员泽尔科跳伞逃生,后来被美军救回。而那架F-117的残骸,则被当地老百姓拆解,一部分送到了博物馆,成了塞尔维亚人的骄傲。 这件事,当时给全世界带来的震撼,不亚于一场大地震。原来,所谓的技术神话,并非牢不可破。 2020年底,一位名叫查理汉林的退役F-117飞行员,才首次公开披露了另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那同样发生在1999年的南联盟上空,就在“维加31”被击落之后不久。 汉林当晚和他的僚机,两架F-117,正一前一后飞向贝尔格莱德的郊区。突然,他们的无线电里传来了F-16CJ“野鼬鼠”战机的紧急警告:“导弹来袭!” 汉林下意识地朝右边看去,他看到了让他永生难忘的一幕:一枚巨大的导弹,“看起来像土星五号火箭一样”,正笔直地朝他僚机的方向飞去。紧接着,又一枚导弹升空。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汉林知道此刻绝对不能乱动。F-117为了隐身,气动外形非常奇特,任何剧烈的手动操作都可能破坏隐身效果,变成一个更显眼的目标。他只能死死稳住飞机,让自动驾驶仪继续工作,眼睁睁看着导弹飞向自己的战友。 “轰!”一声巨响,其中一枚导弹在空中爆炸。汉林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不知道僚机怎么样了。 任务完成后,汉林飞到预定的空中加油汇合点,但左等右等,都看不见僚机的身影。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加油机的操作员在漆黑的夜空中发现了一个几乎无法察觉的黑影,正缓缓靠近——是那架失联的F-117。 它没有开任何灯,飞得摇摇晃晃,“状态非常不好”。 汉林引导着这架受伤的“夜鹰”艰难地完成了空中加油,燃油甚至从受损的机体上溢了出来。最终,两架飞机都奇迹般地返回了德国的基地。事后检查发现,那架僚机被一枚萨姆-3导弹近距离爆炸的破片击中,机身严重受损,但幸运的是没有伤到关键部位,硬是撑了回来。 这件事,比击落本身更能说明问题。它证明了南联盟防空部队的战术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他们确实找到了破解F-117隐身神话的“钥匙”。正如汉林自己所说,F-117只是“低可见性”,而非“隐形”。在特定的条件下,即便是老掉牙的60年代技术,也足以对它构成致命威胁。
美国有没有机会击败中国?可以说,以前有,现在没有了。中美最危险,最容易爆发冲突的
【112评论】【20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