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以为电磁弹射很难,因为美国的福特号航母,测试3年5个月。而福特级的第二艘肯尼

烟雨评社 2025-09-25 14:42:46

原来以为电磁弹射很难,因为美国的福特号航母,测试3年5个月。而福特级的第二艘肯尼迪号,更是测试5年9个月,到现在还没出港。可咱们福建舰一亮相,直接把答案给改了。只用 1 年 11 个月就完成了世界首次电磁弹射五代机的壮举,这哪是技术难,分明是美国自己走不通啊! 中国的福建舰从相关测试启动到完成世界首次五代隐形战机弹射,仅用了1年11个月,不仅成功弹射歼-35,还顺便把空警-600和歼-15T也送上了天。回头再看福特号,测试3年5个月仍故障频发,其二号舰肯尼迪号更是测试了5年9个月至今还未出港。 美国在电磁弹射上的磕磕绊绊早不是秘密。福特号 2017 年就服役了,可电磁弹射系统的麻烦跟着来了足足八年。美国政府问责署的报告里写得明白,这套造价不菲的系统设计要求是 4000 次弹射无故障,实际平均才 272 次就会出问题,最糟的时候甚至每 400 次就故障一次。 更尴尬的是,它连自家的 F-35C 五代机都没法好好弹射,因为系统实际能承受的最大起飞重量不到 25 吨,而 F-35C 满油满弹状态下重量超过 30 吨,强行弹射会让战机的隐身涂层和航电设备承受额外应力,风险极高。 更要命的是福特号四条弹射器共用一个飞轮储能系统,一条出问题,另外三条全得停摆,整个甲板作业都得中断,肯尼迪号的处境更憋屈,从 2011 年切割钢板到现在十四年过去,还困在港口里没动弹。 美国海军自己都承认,电磁系统的复杂性远超预期,加上造船工业产能下滑,零部件供应断断续续,测试周期只能一延再延。有消息说他们甚至动过退回去用蒸汽弹射的念头,这种技术路线上的摇摆,暴露了背后的深层困境。 福建舰的进展却完全是另一种节奏。从首次海试到完成舰载机弹射,只用了一年多时间,而且一出手就是 “大礼包”—— 歼 - 15T 重型战机、歼 - 35 隐身五代机、空警 - 600 预警机三型机型接连完成弹射,直接验证了系统对不同重量机型的精确控制能力。 公开的演练画面里,三条弹射器能实现每 45 秒弹射一架战机的效率,这种全甲板作业能力,正是航母战斗力的核心指标。更关键的是,咱们的系统稳定性经得起考验,没有出现类似美国的频繁故障,连常规动力航母的能源调度难题都解决了。 这背后其实是技术路线的根本差异。美国选的中压交流电方案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定的,当时的电机、电容技术放在现在早就落后,等福特号建好再想改,整套系统都得推翻重来,只能硬着头皮将就。 咱们马伟明院士团队搞的中压直流电方案,被美国《防务新闻》评价为 “更简洁、更可靠的设计哲学”,不仅能量利用率更高,故障率也大幅降低。民用领域的技术积累也帮了大忙,新能源产业里成熟的电池、电容技术跨界应用到军工,让系统迭代速度快了不少。 现在再看电磁弹射的 “难度”,就有了清晰答案。美国卡壳多年,是因为选错了路线又难以回头,加上工业实力下滑拖了后腿。福建舰的快速突破,则是选对方向、技术成熟、工业配套完善的必然结果。那些曾经被视为 “垄断” 的技术壁垒,在正确的发展路径面前,终究会被逐个打破。 美国福特号航母的困境则提醒人们,高新技术应用需要扎实的基础和充分的测试,急于求成只会导致事倍功半。 信源:观察者网《世界首次五代机舰上电磁弹射,网友替“福建”@“福特”》

0 阅读:0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