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9月20日江苏,一女子在路边花800块买了只20多斤的“野生大甲鱼”,本打算放生,结果第二天又见卖甲鱼的大叔在同一地点售卖。女子纳闷:“他不是说工地捉到的吗?怎么还有?”跟朋友一说,听完朋友的话,她肠子都悔青了! (信息来源:AHTV第一时间——男子路边挑着一只“野生甲鱼”在售卖,女子路过花800元将其买下准备放生,结果被骗。女子:我第二天又在原地看到了那个人) 张家港的秋日午后,阳光透过玻璃落在塑料桶上,林女士蹲在桶边,看着里面的青黑色生物,眼神里满是复杂。 这只被她误当作 “野生甲鱼” 买下的珍珠鳖,此刻正安静地趴在桶底,成了一场善意引发的骗局最鲜活的注脚。 谁也不会想到,短短两天前,她还满心期待着将这个 “生灵” 放生湖中的场景。 一切都始于那个晨雾未散的十字路口。那天林女士驾车经过城郊,路边道牙边的身影意外攫住了她的目光。 穿工装的大叔蹲在地上,面前趴着个青黑色大家伙,粗糙背甲带着深浅纹路,粗壮四肢偶尔挥动,溅起的水花落在干燥路面,盆边两三个路人低声议论着 “这甲鱼真不小”。 她停下车走近,那 “甲鱼” 足有洗脸盆大小,沉甸甸压在盆底,脖颈伸展时几乎能触到盆沿。 大叔见她驻足,立刻起身搓着手凑上来,语气里带着几分自得:“正宗野生甲鱼,水里长了十几年才这么大,寻常地方可遇不到。” 林女士顺势问起价格,对方斩钉截铁报出 “两千块”,眼神里的笃定仿佛在强调这份 “物有所值”。 价格让林女士犯了犹豫,她蹲下身假意端详品相,大脑飞速盘算着对策。她放缓语气说明自己只是想买来放生,并非食用,恳请对方便宜些。 大叔皱眉沉默许久,像是经历了激烈的心理博弈,最终松口降到八百元,还连连强调是看在她行善的份上,自己辛苦抓来根本不赚钱。 多年生活经验让她多了份警惕,她追问这是不是野生的,有没有可能是人工养殖,大叔立刻提高音量,语气里掺着委屈与激动。 他自称是疏通管道的工人,这只 “甲鱼” 是前一天在城郊老河道淤泥里捞出来的。为佐证所言非虚,他迅速掏出老旧智能手机,点开一段模糊视频。 尽管视频里并未出现这只 “甲鱼”,但大叔绘声绘色的描述与看似真实的工作场景,还是彻底打消了她的疑虑。 林女士当即手机转账付款,小心翼翼将 “甲鱼” 装入自带的布袋。返程路上特意放慢车速,生怕颠簸伤到这个 “野生生灵”,心里已然盘算好周末找个环境清幽的地方放生。 可次日上午办事再次经过那个路口时,熟悉的红色塑料盆与工装身影撞入眼帘。昨天卖她 “甲鱼” 的大叔,正拿着另一只大小相仿的 “野生甲鱼”,向路人复述着昨日的说辞。 林女士的心猛地一沉,她强压怒火,没有当即上前质问,而是立刻掏出手机给懂行的朋友发去消息,附上 “甲鱼” 在桶中的照片。 朋友的回复快得惊人,一句话如惊雷般炸在她心头:“这是珍珠鳖,外来物种,绝对不能放生!” 朋友科普,珍珠鳖原产美洲,虽外形与甲鱼相似,却会严重破坏本地水域生态平衡。 林女士仔细查看,果然发现背甲边缘的细小疣突与脖颈处粗糙的皮肤,与朋友描述的珍珠鳖特征完全吻合。 八百元打了水漂不说,满心善意沦为笑谈,更棘手的是珍珠鳖既不能放生,自己又毫无饲养经验。林女士只能紧急上网查询饲养方法,火速购置专用饲料,仓促担起 “饲养员” 的职责。 后来从附近居民口中她才得知,这位大叔已用同样手法在周边多个路口行骗多次,专门瞄准有放生意愿的市民。 那些所谓的 “野生甲鱼”,全是从批发市场低价购入的珍珠鳖,成本不过几十元,却被包装成 “野生品种” 卖出上千元高价,而 “疏通管道抓来” 的说辞,不过是增加可信度的谎言。 这场由善意引发的骗局,在她心里留下了阴影。她坦言日后遇类似情况,再也不会轻易相信路边的 “野生生灵” 售卖。 阳台的塑料桶里,这个意外闯入的 “家庭成员”,提醒着她:善意值得珍视,但更需要一双擦亮的双眼。
太痛心了!!!校门口这幕真能戳碎人穿得挺精神的奶奶接六年级孙子,就因忘带钱没
【317评论】【16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