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对毛主席投出反对票,抗美援朝前向美国泄密,毛主席:养起来吧 说起张东荪这个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算得上是个复杂角色。他生于1886年浙江杭州一个书香门第,原名张万田,以字东荪出名,早年就显露出对哲学和政治的兴趣。1907年,他去日本留学,学了哲学和政治学,回来后直接卷入辛亥革命,帮孙中山的临时政府干活,还在南北议和时跑前跑后当代表。20年代,他办了《时事新报》,主笔位置坐得稳,推动五四运动的思想传播,介绍康德、黑格尔那些西方哲学,影响了不少年轻人。 30年代,他加入研究系,后来成了中国民主社会党的头头,1941年当上中国民主同盟的中央常委和秘书长。那时候抗日战争正打得火热,他支持国共合作,写文章呼吁大家团结抗日。1948年底,北平解放前夕,他代表傅作义跟中共谈条件,推动和平移交城市,避免了大批伤亡。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了全国政协,当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还在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任职,甚至短暂代过清华大学校长。他的思想是基尔特社会主义那种,强调工人合作社,觉得国家干预经济要适度,跟马克思主义在国家角色上有点分歧,但平时合作还算顺畅。他爱国是真心的,多次公开说要国家统一,可骨子里固执,政策上不合就容易顶牛。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开会,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总共576张票,毛泽东得了575张,少了一张。这事儿当时没马上公布,工作人员先找周恩来和毛泽东商量。大家起初以为是毛泽东自己谦虚没投赞成票,可后来查清楚了,毛泽东投了自己一票,那少的一张是张东荪投的弃权票。不是直接反对人,而是他不满新中国跟苏联走得太近,觉得这会限制中国独立发展。张东荪的女儿晚年回忆录里确认了这点,他投票前就私下抱怨过中苏关系过密,担心中国被苏联牵着鼻子走。这张票在当时挺扎眼的,因为会议氛围是团结建国,大家都支持毛泽东领导。可张东荪的举动暴露了他思想上的固执,他不是坏人,但就是不肯轻易妥协,宁愿用这种方式表达异议。政协不记名投票,本来谁投的不知道,但后来通过调查浮出水面。这事儿没闹大,选举还是顺利通过,毛泽东当选主席,继续领导国家建设。 转眼1950年,美国直接插手朝鲜半岛事务,派兵越过三八线向北推进,威胁到中国东北安全。中国唇亡齿寒,毛泽东很快决定组织志愿军入朝作战,保家卫国。这决定是经过高层反复讨论的,考虑到国家刚成立,经济百废待兴,但不打不行,美国的野心摆在那儿,如果让它得逞,中国边境就永无宁日。张东荪作为中央委员,从内部渠道得知志愿军出兵计划。他对这个决定持反对态度,觉得中国实力不足,跟美国硬碰太冒险,担心引发更大冲突,甚至拖累新中国刚建的局面。他推崇温和路线,骨子里有点退让倾向,以为通过民间渠道跟美国沟通,就能避免战争。可这想法太天真了,美国那边正咄咄逼人,不会因为几句劝说就收手。张东荪的固执在这里又犯了,他没从国家大局考虑,而是急于用个人方式干预。 具体说来,1950年6月起,张东荪开始跟美国间谍有接触。那时候,北京公安局后来破获的王正伯间谍案牵出了他。王正伯是美国在华的情报人员,通过中间人王志奇联系上张东荪。王志奇自称有渠道能把意见传给美国驻华前大使司徒雷登,张东荪信了,就把一些内部消息透露出去。最严重的是,他泄露了志愿军出兵日期、国家经济预算细节,还有第九兵团宋时轮部入朝的行程安排。这些情报通过香港转到美国那边,美国据此调整了军事部署,导致志愿军入朝时面临更大压力,比如长津湖战役志愿军仓促上阵,伤亡加重。张东荪还提供私藏电台给间谍用,甚至掩护台湾保密局人员。这些行为直接危害国家安全,性质恶劣。他以为这是“爱国”举动,想劝美国别把战火烧到中国,可实际上等于帮敌人通风报信。抗美援朝是正义的自卫战争,中国志愿军英勇作战,最终逼美国签停战协议,维护了亚洲和平。张东荪的泄密不是无心之失,而是他思想软弱和固执的产物,没考虑后果,就贸然行动。 案子很快露馅。1950年底,北京公安局侦破王正伯案,王在审讯中全招了,交代张东荪提供情报的事。调查人员花了一年多时间,搜查张东荪家,找到电台部件和信件证据链完整。消息传开,党内干部气坏了,有人直接提议以叛国罪枪毙他。周恩来听了报告,也很生气,说解放后还帮美蒋掩护情报,这种事不可饶恕。知识界舆论哗然,大家觉得张东荪太不靠谱,辜负了国家信任。毕竟他有功劳,推动北平和平解放,还在政协出力,可这泄密一出,功过全抵消了。最终报告送到毛泽东那儿,毛泽东看完卷宗,指示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杀不关,就“养起来吧”。这话说白了,就是看张东荪本质上没敌对恶意,只是天真过头,以为退让能换和平。但事实证明,只有强大自己才能有和平。
曾对毛主席投出反对票,抗美援朝前向美国泄密,毛主席:养起来吧 说起张东荪这个人
运赛过去
2025-09-25 16:45: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