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朗普再次公开声称,“中国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却仍宣称自己是发展中国家,美国从未承认过这种说法”。实际上,不管特朗普说什么,我们中国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绝对还不是发达国家。 特朗普这番话是在纽约联合国大会上说的,作为美国总统,他第二次上台后,对中国总有这么一套说辞。话说回来,这不是他头一回了,早在他第一任期时,就老爱拿这个话题说事。简单点讲,他觉得中国经济总量大,就该跟发达国家一样承担更多责任,比如在贸易规则、气候协议上多出力。可问题是,国际上评判一个国家发达不发达,可不是光看总量,得看人均水平。中国人口基数那么大,总量第二不假,但人均差距还挺明显的。这事儿得掰扯掰扯,不然听着就觉得他是在挑刺儿。 先说说数据吧,这些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官方数字,挺靠谱的。2024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约是1.26万美元,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展望,2025年预计能到1.37万美元左右。相比之下,美国2024年的人均GDP高达8.5万美元以上,甚至有些估算到8.9万美元。发达国家的门槛呢?世界银行把高收入经济体定在人均国民总收入1.39万美元以上,但要真正算发达,还得综合看教育、医疗、基础设施这些。经济学家一般觉得,人均GDP得12到15万美元才稳稳的发达门槛。中国离这个线还差得远呢,农村和城市之间差距大,很多人还在为基本生活奔波,这怎么就发达了? 你看印度,这总GDP也排世界第五了,2024年增长势头猛,贡献了全球增长的17%左右,可人均GDP才2.4万美元出头,农村人口占65%,失业和收入不均问题一大堆,谁敢说印度发达?国际上没人这么叫。它跟中国一样,都是发展中国家,靠总量说话不靠谱。特朗普老盯着总量不放,其实是想在贸易谈判上占便宜。他第二任期刚开始,就在2025年1月20日上台后,马上推出一堆关税政策。4月2日,他签了行政命令,对中国进口品加征关税,理由是国家紧急状态,保护美国经济安全。到5月,又跟中国谈了个临时协议,中国暂停了34%的报复关税,但保留10%,美方也延长了关税休战到11月10日。这波操作,平均每个美国家庭多掏了1300美元税钱,供应链乱套,企业成本涨了不少。 中国这边呢,坚持发展中国家身份不是白叫的。联合国框架公约下,发展中国家能多拿点技术援助和灵活安排,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里,中国承诺的减排目标就按这个身份来的。要是贸然升级成发达,那援助没了,压力全上身。话说,中国经济总量大,是因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工厂遍地,出口全球,可人均低反映出人口多、起步晚的事实。2024年,中国增长率5%左右,稳中求进,高铁、5G这些基础设施建得飞起,但教育医疗覆盖还得加强。乡村里,好多地方学校设备老旧,医院人手不够,这都是发展中国家的真实现状。特朗普爱说美国从不承认,可国际社会大多认可,中国在世贸组织里就是发展中成员,享受相应待遇。 中国经济的前行靠实打实的投入。2024年,基础设施投资占GDP比重高,高铁里程世界第一,5G基站超300万。教育上,大学入学率超60%,但职业教育还需加强。医疗改革推进,基本医保覆盖95%以上,可大病保障得完善。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的必修课,发达国家早过了这个坎。中国在国际上,参与联合国维和、减贫分享经验,帮了100多个国家脱贫,这份担当不是发达国家专属,但中国做得实。特朗普爱批中国利用地位占便宜,可数据摆着,中国对外援助年年增,2024年超400亿美元,远超许多发达国家比例。 逻辑上讲,评判国家地位得全面。光总量忽略人口,就是误导。巴西、俄罗斯这些金砖国家,总量大但人均低,也都是发展中。特朗普的观点,根子在国内政治,他集会时总说中国抢了美国饭碗,可实际美国对华逆差2024年缩了点,部分因疫情和供应链移出。中国坚持定位,有助于资源倾斜民生,教育经费2024年占GDP4.5%,医疗投入涨10%。老百姓受益,日子稳当,这比空谈发达实惠。
新加坡媒体:中国似乎已经放弃和平解决中美矛盾的想法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23
【5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