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1 年,洛阳紫宸殿上,武则天盯着奏报冷笑:“区区四品平南侯,杀了就杀了!” 话音刚落,一个穿三品绯袍的小老头往前迈了步:“陛下,臣不同意。” 满朝官员吓得吸气,这狄仁杰怕是活腻了 —— 竟敢当众怼刚称帝的女皇。 殿内的铜鹤香炉里,香灰突然簌簌掉了些,落在光洁的金砖上,没人敢低头去看。武则天的指尖在龙椅扶手上叩了两下,金饰碰撞的脆响像敲在众人心上,她抬眼时,丹凤眼尾的纹路里全是寒意:“狄怀英,你倒说说,他一个私通突厥的逆臣,为何杀不得?” 狄仁杰垂手站着,绯袍的下摆因为刚才那半步迈得急,还皱着几道褶。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楚:“陛下,平南侯在岭南镇守三年,去年还率部击退过吐蕃,怎么会突然通敌?那封‘通敌密信’,臣昨日看过抄本,字迹歪扭,连他常用的印章纹路都对不上。” 这话一出,站在前列的礼部尚书腿肚子都抖了。前几日正是他带头上奏,说平南侯私藏突厥使者的信物,还说有士兵亲眼所见。此刻他缩着脖子,恨不得把脸埋进朝服里。 武则天的冷笑收了些,指尖的叩击停了:“你的意思是,有人造假?” “不是有人,是有人故意栽赃。” 狄仁杰往前又挪了半寸,眼神穿过殿内的昏黄光线,直看向龙椅上的女皇,“臣查到,平南侯上月刚上书弹劾岭南都护贪墨军粮,那都护是韩王的舅父。” 殿内瞬间响起一阵压抑的抽气声。韩王是李唐宗室,一直对武则天称帝心怀不满,这节骨眼上栽赃平南侯,明摆着是想挑唆女皇杀忠良,再借“枉杀功臣”的由头煽动人心。 武则天的眼神沉了下去,她抬手把奏报扔在案上,宣纸滑过玉砚,墨汁溅出几滴:“传朕的旨意,立刻押岭南都护入京,彻查军粮案和密信真伪!” 说着,她看向仍垂手站立的狄仁杰,语气里的寒意散了些,“怀英,你怎么不早说?” “臣昨日才拿到平南侯的家书,信里还附了他追查军粮案的供词草稿,连夜核对才敢开口。” 狄仁杰抬起头,眼角的皱纹里带着点恳切,“陛下刚登大宝,天下人都在看您如何治世。杀逆臣该杀,但杀错了忠臣,寒的是天下官民的心,反倒让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 这话听得几个老臣暗暗点头。武则天盯着狄仁杰看了半晌,忽然笑了,那笑声里没了先前的冷意:“朕没看错你。当年你在大理寺,一年断了上千桩旧案,就知道你眼里揉不得沙子。” 她顿了顿,又提高声音,“平南侯即刻赦免,加授三品轻车都尉,让他继续追查军粮案!” 退朝时,夕阳已经把紫宸殿的台阶染成了金红色。礼部尚书追上来想给狄仁杰赔罪,被他摆手挡了回去:“大人只是一时失察,往后上奏前多核对几遍便是,不必挂怀。” 有人凑过来问他:“狄大人,您就不怕陛下动怒杀了您?” 狄仁杰捋着山羊胡笑了,绯袍在晚风里轻轻晃:“陛下要的是能帮她坐稳江山的忠臣,不是只会磕头附和的软骨头。我要是怕,当年就不会顶着压力翻那些旧案了。” 这话后来传到武则天耳朵里,她只说了一句:“怀英这老头,比谁都懂朕。” 后来岭南都护的罪证确凿,韩王也因牵涉其中被削去爵位。平南侯回京谢恩时,特意去拜访狄仁杰,要送重金感谢,却被狄仁杰拒了:“我保你不是为了谢礼,是为了朝廷的公道。你好好查案,别辜负陛下的信任,就是对我最好的谢。” 再往后,狄仁杰成了武则天最信任的臣子,无论朝堂上有多大的风波,只要他站出来说话,武则天多半都会听。宫里的太监私下说:“狄大人的话,比金令牌还好使。” 可狄仁杰从没恃宠而骄,依旧是那个穿绯袍的小老头,上朝时总带着一沓核对好的案卷,遇事从不含糊。 本文为原创故事
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当皇帝,原因也是很无奈的。因为在嘉庆之前,乾隆先后选择了5位接
【3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