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专家:原来以为电磁弹射很难,因为美国的福特号航母,测试3年5个月。而福特级的

康安说历史 2025-09-26 16:44:41

中天专家:原来以为电磁弹射很难,因为美国的福特号航母,测试3年5个月。而福特级的第二艘肯尼迪号,更是测试5年9个月,到现在还没出港。 美国福特号折腾了 3 年 5 个月才勉强能用,二号舰肯尼迪号更是卡了 5 年 9 个月还没出港,不少人都觉得这技术简直是 “吞金兽” 加 “拦路虎”。 美国当初搞电磁弹射时那叫一个高调,宣称要彻底甩开蒸汽弹射几条街。结果理想很丰满,现实全是坑。福特号的电磁弹射系统(EMALS)从 2017 年开始测试,问题就没断过。 美军当初定下的目标是平均四千多次弹射才允许一次故障,可实测下来差距大得吓人。有段时间平均两百多次就掉链子,最惨的时候二十次不到就罢工,这数据让美国国会的议员们拍了桌子。 福特号的麻烦根源藏在技术路线里。美国选的飞轮储能方案堪称空间杀手,几百吨重的飞轮得塞进加固舱室,还得成对安装抵消扭矩。福特号上四组飞轮加起来,比老款蒸汽弹射系统还重四百吨。 航母上每一寸空间都金贵,这么折腾纯属给自己添堵。更要命的是飞轮是串联供能,一组坏了整根弹射轨道都得停摆,维修队天天围着这些铁疙瘩转。 特朗普当年都看不下去了,公开吐槽这系统花了 10 亿美元还不顶用,嚷嚷着要换回蒸汽弹射。可这话纯属气话,美国早就把蒸汽弹射的生产线拆了,想回头都没路可走。 福特号就这么凑合用着,服役七年弹射总次数才八千多,平均一天不到五次,大多时候弹的还是铁块模拟载荷,压根不敢轻易弹射价值上亿的 F-35C。 肯尼迪号的遭遇更离谱。这艘 2019 年下水的航母,至今泡在船厂八年了,舰体都开始生锈。它原定 2022 年服役,后来推迟到 2025 年 7 月,现在直接延到 2027 年 3 月。 美国国会报告里写得明白,船是 95% 完工了,可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的认证过不了关。更荒诞的是,为了修福特号,船厂居然从肯尼迪号上拆零件应急,把货运电梯控制屏都卸走了。 美国造船业的老底早被掏空了。全美就两家能造航母特种钢材的厂子,产能只剩巅峰时的三成。疫情期间大批配套中小企业倒闭,2022 年订的钢材 2025 年才到货。 更要命的是人才断代,船厂焊工平均年龄 55 岁,青年从业者占比不到 5%,数控机床操作员缺口一万二。没有靠谱的供应链和工人,再牛的设计也落不了地。 谁也没想到,真正突破瓶颈的是中国。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测试进度快得惊人,9 月 25 日国防部直接官宣,歼 - 15T、歼 - 35 和空警 - 600 都成功完成弹射起降。 这意味着中国成了全球首个实现五代机电磁弹射的国家,连美国没搞定的重型预警机弹射,咱们也轻松拿下。 中国的秘诀在技术路线上。马伟明院士团队没走美国的老路,直接攻克了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比美国的中压交流技术领先十年。 这套系统配上超级电容储能,彻底绕开了飞轮的坑。超级电容能灵活塞在航母各处,不用占专门舱室,还没有高速旋转的机械风险,充放电速度更是快得惊人。 福建舰的突破狠狠打了质疑者的脸。之前印度媒体天天喊中国吹牛,说常规动力带不动电磁弹射。结果福建舰用实际测试证明,只要路线选对了,常规动力照样能玩得转。反观美国,花了上千亿美金,折腾十几年,最后落得个技术卡壳、产能崩塌的下场。 现在再看 “电磁弹射是拦路虎” 的说法,得加个前提 —— 对走错路的国家才是。美国的困境给全世界上了一课:技术突破从来不是砸钱就能成,选对路线、守住工业根基才是关键。 福特号还在靠岸上技术队救场,肯尼迪号在船厂生锈,中国的舰载机已经从福建舰腾空而起。这差距,早就不是一点点了。

0 阅读:233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