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上海知青戴建国不顾反对娶了一农村女子,谁知娶回家当晚,妻子冲过去一拳

火星探梦 2025-09-26 16:50:56

1979年,上海知青戴建国不顾反对娶了一农村女子,谁知娶回家当晚,妻子冲过去一拳将他打得流鼻血,还撕了他的书稿,事后,岳母让他回到上海,哪料他却拒绝了岳母的好意。 信息来源:新浪新闻——荆楚网楚天金报《生死相依33载 与“疯”妻的特殊爱情》 黑龙江逊克县有对老夫妻,男的叫戴建国,女的叫程玉凤。 如今俩人都退休了,儿子也已成家,每天在小院里种种菜、聊聊天,日子过得平静又踏实。 可熟悉他们的人都知道,这安稳日子背后,藏着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动人故事。 这事得从1970年说起。 那会儿戴建国还是上海来的青年,响应号召到逊克县插队。 刚到农村的时候,他啥农活都不会,拿锄头的姿势不对,犁地也犁得歪歪扭扭,经常被生产队员笑。 好在大伙儿都热心,没人真笑话他,反而时不时过来帮把手,教他怎么干活。 就是在这儿,戴建国认识了当地姑娘程玉凤。 玉凤性格开朗,看见戴建国干活手忙脚乱的,就主动过来教他。 她站在戴建国身边,手把手教他握锄头的力度,告诉他人往前倾一点,锄地才省力,还教他怎么分辨庄稼和杂草,别把好苗给除了。 一来二去,两个年轻人慢慢走近了。 白天一起在地里干活,休息的时候就坐在田埂上聊天。 戴建国给玉凤讲上海的高楼、外滩的风景,讲城里的新鲜事。 玉凤就给戴建国讲农村的节气,讲怎么种庄稼才能有好收成。 那时候的日子苦,可俩人心里都透着甜,悄悄有了感情。 然而这份感情没那么顺利。 玉凤的父亲知道后,坚决不同意。 他觉得城里来的知青迟早要回上海,不会真心留在农村娶自家姑娘,怕玉凤将来受委屈。 没跟玉凤商量,他就给玉凤订了一门亲事,还收了人家的彩礼。 刚好那段时间,戴建国要回上海探亲。 他走之前跟玉凤说,等他回来就跟她父亲好好说说,一定娶她。 可戴建国刚走没几天,玉凤就被家里逼着嫁了人。 这段强迫的婚姻,成了玉凤的噩梦。 新婚当晚,她又气又急,一口血吐了出来,送医抢救才保住命,却落下了病根。 后来她怀了孩子,可身体太弱,孩子没保住。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玉凤的精神垮了,整天在村里疯疯癫癫地跑,谁叫都没反应。 婆家见她这样,干脆把她送回了娘家。 戴建国从上海探亲回来,一进村就听说了玉凤的事。 他赶紧跑到玉凤家,看见曾经开朗的姑娘变得眼神呆滞、衣衫不整,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 他问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没多犹豫,就做了个决定:他不走了,留在农村照顾玉凤。 那时候,知青返城的政策已经开始松动,不少人都在收拾东西准备回上海。 有人劝戴建国,说他年轻,回去能有好前程,别为了一个精神失常的姑娘耽误自己。 可戴建国没动摇,每天都去玉凤家,帮她洗脸、换衣服,给她喂饭,陪她说话,哪怕玉凤根本没反应。 1979年,戴建国又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的决定:他要娶程玉凤。亲戚朋友都来劝他,说娶个精神不好的媳妇,这辈子都得被拖累。 生产队员也劝他再想想,别一时冲动。 但戴建国态度很坚决,他说玉凤变成这样,他不能不管,更不能在她最难的时候丢下她。 新婚之夜,玉凤还是神志不清,看见戴建国靠近,竟然抬手打了他。 戴建国没生气,只是轻轻躲开,然后坐在床边,慢慢拍着玉凤的背,像哄孩子一样安抚她。他每天都坚持给玉凤讲故事,讲他们以前一起干活的日子,讲上海的趣事。 或许是这份坚持起了作用,慢慢的,玉凤的眼神有了神采。 有一天,戴建国给她端来热粥,玉凤看着他,突然小声说了句“建国哥”。戴建国听见这话,眼圈一下子红了,他知道,他的玉凤回来了。 更让人高兴的是,玉凤的病根也慢慢好了。 后来,他们还生了一个健康的男孩。 戴建国凭借自己的文化水平,在村里当了老师,教孩子们读书写字。 他上课认真,对学生又有耐心,家长和学生都很尊敬他。玉凤身体好转后,也能做些家务,帮着照顾孩子,一家人的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日子一天天过,戴建国从年轻的老师变成了退休老人,儿子也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 他们一直住在逊克县,没回上海。 每天早上,俩人会一起去村口的小路上散步,下午,戴建国会在院子里看书,玉凤就坐在旁边择菜,偶尔跟他说几句话,平淡却满是温馨。 当地的老百姓提起戴建国,都忍不住称赞。 说他是个重情重义的汉子,在最难的时候没丢下玉凤,用一辈子的时间兑现了心里的承诺。 这份在苦难里生根、在岁月里长牢的感情,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却用细水长流的陪伴,成了逊克县最动人的传说。 也许真正的情义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真正的相守不是一时的心动,而是一辈子的不离不弃。

0 阅读:32
火星探梦

火星探梦

火星探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