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波兰恢复开放边境,中欧班列又重新跑了起来。不过,隔壁哈萨克斯坦看准了机会,说

花开半夏香 2025-09-27 12:12:55

随着波兰恢复开放边境,中欧班列又重新跑了起来。不过,隔壁哈萨克斯坦看准了机会,说从我这里走,运量能翻倍。你说这算盘打得多响? 要说最近中欧班列圈子里谁最会抓机会,那绝对是哈萨克斯坦,这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隔着欧亚大陆都能听见!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正好卡在欧亚大陆中间,一边连中国西北的阿拉山口、霍尔果斯这些重要口岸,一边能通中亚、中东,往西直接对接欧洲。以前中欧班列主要走北线经俄罗斯,现在北线运量占比从曾经的 91% 掉到了不足 30%,南线就成了关键替代路线,而哈萨克斯坦正是南线的核心节点。这种地理位置没法替代,只要中欧班列想稳定运行,就绕不开它。 更重要的是哈萨克斯坦这两年下了血本搞基建,不是光靠位置等机会。铁路方面,2025 年 “多斯特克 - 莫因特” 铁路第二线开通了,直接提升了中欧转运走廊的货运能力。它还修了 1400 公里铁路,翻新了 12000 公里公路,像 “卡拉干达 - 阿拉木图” 这些大动脉都升级了,货物在境内运输更顺畅。 港口也没落下,里海的阿克套港在建集装箱枢纽,建成后吞吐量能从 14 万标准箱涨到 24 万标准箱,跨里海通道的货运量 2024 年已经到了 450 万吨,比前一年涨了 62%,计划到 2028 年冲到 1000 万吨。这些硬件升级就是运量翻倍的底气,路宽了、港大了,才能装下更多货物。 光有硬件还不够,哈萨克斯坦还和中国一起搞了 “枢纽对枢纽” 的运输模式。2025 年 6 月,西安和阿拉木图的哈萨克斯坦码头互通运营了,西安的终端站设计年处理能力超过 66500 标准箱,截至 6 月已经开了 19 列班列,运了 908 车货物,预计每月能超 15 列。 这种模式比以前 “点对点” 效率高多了,货物不用中途多次转运,节省不少时间。而且通关也快了,霍尔果斯口岸把进口货物通行时间从 2-3 天压到 16 小时,一列班列换装平均只要 2 小时,2025 年通行量提前 46 天就突破 6000 列,一天能过 27 列,效率上去了,自然能拉来更多货。 还有路线的稳定性,这两年北线受影响,哈萨克斯坦的南线成了可靠选择。南线经哈萨克斯坦阿克套港、阿塞拜疆巴库港,跨里海再到土耳其、匈牙利,最后到欧洲各地,完全避开了北线的不确定性。2023 年这条线才 11 列集装箱班列,2024 年就涨到 259 列,货运量从 2022 年的 148.5 万吨涨到 2024 年的 333.2 万吨,增长速度很明显。义乌的南线班列 2025 年前两个月开行量比去年同期涨了 3.7 倍,占总开行量的 40%,能看出来货主都愿意走这条线了。 哈萨克斯坦还抓住了高附加值货物的需求,现在不少新能源汽车、跨境电商货物都走中欧班列。2025 年 9 月,合肥就开了首趟新能源整车专列,拉着 290 台新能源汽车往哈萨克斯坦走,这些货物对运输稳定性和时效性要求高,而哈萨克斯坦的路线正好能满足。成都到土耳其卡尔斯的线路以前要 20 多天,现在压缩到 15 天,未来还想降到 10 天,时效赶上了,高价值货物自然愿意来,运量和收益都能上去。 另外,中哈贸易合作的基础也帮了大忙,中国现在已经是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连云港的中哈物流基地 2024 年开了 911 列班列,2025 年前 8 个月就开了 610 列,还在涨。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两个口岸,2025 年前 8 个月过了 11722 列班列,比去年多 10.4%,阿拉山口的过货量都到 2089 万吨了。这些数据说明货物往来本来就多,加上路线升级,运量翻倍完全有可能。 哈萨克斯坦这么做不只是赚过境费,更想靠中欧班列转型经济。以前它太依赖石油天然气出口,现在搞物流枢纽能带动仓储、报关、运输等服务业,创造不少工作岗位。而且周边中亚国家的货也能通过它走中欧班列,它能做中转生意,经济抗风险能力也强了。副总理茹曼加林都说了,要通过基建把承载量从 300 多万吨提到 700-1000 万吨,这目标就是冲着运量翻倍去的。 总的来说,哈萨克斯坦早就看清了中欧班列的发展趋势,提前砸钱搞基建、优化流程,又赶上北线变化和波兰开放边境的机会,加上中哈合作的基础,说运量能翻倍是有实打实支撑的。它不光是抓眼前的运输机会,更是在铺长远的经济路,这算盘确实打得又准又响。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花开半夏香

花开半夏香

‌感谢大家关注,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