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中国百亿项目!转头找上英日,被中国评价为“垃圾级”信用。中国在自己还没有大力发

迎丝的趣事 2025-09-27 12:49:33

坑中国百亿项目!转头找上英日,被中国评价为“垃圾级”信用。中国在自己还没有大力发展起来的时候,就全力帮助了这个国家,让这个国家拥有了“生命经济线。”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自己还处在物资匮乏的阶段,老百姓的粮本上都得精打细算,工业基础更是薄弱得拿不出手,但就是这样的光景里,硬是接下了坦赞铁路这个让西方列强都摇头的“硬骨头”。 要知道,当时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刚从殖民统治里独立出来,急着修一条能连通港口的铁路——内陆国家赞比亚的铜矿全靠它出海,坦桑尼亚也盼着这条铁路带动沿线发展。 可他们找世界银行求援,被说“不经济”直接拒绝;找美英等国,人家要么装聋作哑,要么提一堆苛刻条件,连苏联都不肯搭把手,最后实在走投无路才找上了中国。 中国二话没说就应了下来,拿出的可不是小数目——一开始就敲定9.88亿元无息贷款,后来实际花下来快到20亿了,这在当年相当于全国好几年的教育经费总和,要知道那时候中国一年的GDP也才一千多亿,这笔钱真金白银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更实在的是人力物力,前后派过去的工程技术人员足有5万多人次,施工最忙的时候,工地上的中国人就有1.6万,小到螺丝钉,大到机车车头,几乎所有设备材料都从中国运过去,光给坦赞铁路局配的办公家具就快一万件。 这条1860公里的铁路可不是修在平地上,一路要穿东非大裂谷、过原始森林,还有满是淤泥流沙的河谷,地质条件差得离谱,光桥梁就修了320座,隧道22条,车站93个。 那时候没什么大型机械,很多路段真得靠中国工人手挖肩扛,白天顶着四十多度的高温,晚上还要防着野兽出没,疟疾等传染病更是家常便饭。 达累斯萨拉姆西郊的中国专家公墓里,51位烈士永远留在了那里,最年轻的牺牲时还不到22岁,他们没等到铁路通车的那天。从1970年开工到1976年移交,花了五年八个月,比计划还提前了不少,那些曾经断言“不可能建成”的西方媒体,只能闭了嘴。 铁路一通车,真就成了当地人说的“生命经济线”。赞比亚的铜矿以前靠牛车运到港口得几十天,遇上雨季根本走不动,现在坐火车几天就到,一度承担了赞比亚80%以上的铜矿出口运输,直接打破了南非种族主义政权的封锁。 坦桑尼亚沿线也冒出不少新城镇,农产品能快速运到外地,农民再也不用愁卖不出去。运营头几十年,这条铁路累计运了3000多万吨货物、4000多万人次旅客,1983年到1986年每年货运量都能稳定在100万吨,还能盈利,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都感慨,历史上外国人在非洲修铁路都是为了抢财富,中国人是真来帮他们发展的。 中国这边还在持续兜底,铁路移交后又给了10亿多无息贷款修修补补,常年派专家组驻守,最多的时候有500多人盯着养护,连洪水冲毁周边设施时,坦赞铁路都能安然无恙。 可慢慢就变味了,到了八九十年代,铁路运营开始走下坡路,设备老化、管理混乱,货运量最低跌到只剩37万吨,连火车都经常晚点,晚点时间不是按分钟算,是按天算,有的路段因为没人维护,限速只能到10公里,比自行车快不了多少。 这时候该找老伙计帮忙了吧?没有,坦赞两国转头就找上了英日。英国的公司接了部分运营咨询,美国国际开发署也凑过来刷存在感,日本更是趁机递橄榄枝,又是提供贷款又是谈技术合作,把曾经帮他们打下基础的中国晾在了一边。 更让人无奈的是,赞比亚后来拿了1.2亿美元主权债券资金修铁路,结果前铁路主管直接爆料,这钱根本没用到实处,所谓的“提速计划”全是空话,可交通部还嘴硬说用得合理,这种账算不清的操作,实在让人没法信任。 中国也不是没给过机会,2011年直接免除了坦赞铁路50%的债务,后来还想推进激活项目,可对方一边盼着中国专家回来救场,一边又把合作的门往英日那边推。 要知道,当年中国自己缺衣少食都没含糊,5万工人流血流汗,51条人命铺就的铁路,如今成了他们攀附新伙伴的跳板,信用能好到哪儿去?说句实在的,这种刚吃完救济就忘了恩人,转头找当初拒绝自己的人攀关系的做法,被评上“垃圾级”信用一点不冤。 现在再看,中国在非洲建了蒙内铁路、亚吉铁路,条条都是标杆,反观坦赞铁路,要是没有中国当年的家底投入,哪有后来的“生命经济线”,可这份情谊,终究是被辜负了。

0 阅读:66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14

用户10xxx14

3
2025-09-27 13:27

中国要记住,都是利益使然,都是养不熟的白眼狼也。不要再掏心掏肺哈

猜你喜欢

迎丝的趣事

迎丝的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