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里的“气”是什么?二十四节气很多人很知道,也会背诵。但更多的是一知半解

飞翔说健康 2025-09-27 19:51:46

二十四节气里的“气”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很多人很知道,也会背诵。但更多的是一知半解。那么二十四节气是谁创立的?作用和价值是什么?这里边的“气”又是什么?

一、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并非由某个人一次性创立,而是由黄河流域的古代农耕先民创立,并不断丰富的集体智慧。到了西汉初期,《淮南子·天文训》中首次完整记录了与我们今天完全相同的“二十四节气”名称和顺序。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物候和气候描述,是基于古代中国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自然环境总结而成的。它精准反映了天文气候规律,主要适用于黄河流域,用于指导农耕、生活,也衍生了特定的节气习俗,影响力覆盖整个中国乃至东亚地区。

二、二十四节气的“气”,是气候之气

太阳位置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光和热)发生周期性变化,从而引发温度、降水、物候等自然现象的演变。

因此,“气”也直接指代由天文变化引发的 “气候特征” ,如暖气、寒气、暑气、湿气等。如,“雨水”节气意味着降水之气的增多,“小暑”意味着暑热之气的开始。

三、二十四节气的“气”,是物候之气

“气”的运行和变化,会在大地上留下最直观的痕迹,即“物候”。草木萌动、开花、结果、凋零,动物蛰眠、苏醒、繁衍、迁徙,都是“气”在不同阶段的显现。

如,“惊蛰”是阳气生发,惊醒蛰伏动物的“生气”;“清明”是天气晴朗、草木萌发的“清阳之气”。

四、二十四节气的“气”,是阴阳消长之气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是生命力和变化的根源。

二十四节气的循环,本质是宇宙中阴气(寒冷、收敛、静止的力量)和阳气(温暖、生发、运动的力量)此消彼长、相互转换的过程。从冬至到夏至,是“阳气”从萌生到极盛的过程;从夏至到冬至,是“阴气”从萌生到极盛的过程;春分、秋分便是阴阳平衡的时刻。

不妨用心、用眼、用耳、用鼻去感受这“气”,去体察这细微的变化,去观察日光的流转。

0 阅读:5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