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万人吞不下乌东4州,普京在一场特殊会议上的讲话,透露不停火的原因。眼看俄罗斯与美西方就乌克兰危机要闹掰了,普京不得不做更充足的准备。在莫斯科郊外,普京与杜马各党派领导促膝长谈一番,会议的主旨是强调目前在乌克兰前线作战的兵力已超过70万人,声称:需为战后军人回到社会制定整套的安置方案。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这场冲突已经拖了三年多,到2025年9月,局面还是胶着得让人喘不过气。普京这回在莫斯科郊外的总统官邸跟国家杜马的各党派头头们聊了聊,直接点出前线俄军人数超过了70万。这数字一扔出来,就不是随便说说那么简单,它戳中了俄罗斯当下最大的麻烦:怎么把这么多从战场上下来的家伙安顿好。想想看,70万大军要是突然全撤回来,社会能扛得住吗?失业率蹭蹭上涨,医疗系统挤爆,地方治安也得跟着乱套。这不光是钱的问题,更是整个国家机器得提前打好预防针。 这场会晤正好赶上美西方那边对乌克兰的援助又在加码。欧盟和美国刚批了新一轮军援,基辅那边士气有点回升,但俄罗斯也没闲着。普京直言,这些士兵不是光打仗就完事,得为他们战后生活想办法。安置方案得包括住房、工作培训、医疗保障啥的,还得照顾他们的家属。杜马的那些党派领导听着听着就明白,这是在敲打大家:别在议会里扯皮,得齐心协力推法案。俄罗斯议会这几年对克里姆林宫的指令基本是点头哈腰,但这次强调战后安置,明显是想堵住潜在的内部裂痕。毕竟,战争打到现在,经济压力山大,通胀高企,年轻人跑国外的越来越多,要是再闹内耗,那可真玩不转了。 说起乌东那四个州——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俄罗斯2022年就宣布吞并了,但到现在也没完全吃下来。俄罗斯控制了这些地区的大部分土地,尤其是顿巴斯那边,俄军推进了上百公里,但乌克兰的抵抗加上西方武器援助,让战线拉得老长。最新数据看,俄罗斯在顿涅茨克推进了大概200多平方公里,但补给线拉得太长,部队疲于奔命。卢甘斯克那边城市边缘还零星有巷战,赫尔松的河岸巡逻艇天天转,扎波罗热的核电站周边警戒得像铁桶。联合国报告说,这些地区平民伤亡还在涨,150万老百姓拿不到援助,地雷问题也严重。俄罗斯说这是“解放”,乌克兰叫“占领”,国际社会基本不认这吞并,欧盟刚把制裁延长到2026年2月,针对的就是这些地盘。 普京抛出70万这个数,其实就是在说,停火不是现在就能谈的事儿。俄罗斯社会消化不了这么大一股人流。要是贸然撤军,这些退伍兵找不到活干,社会矛盾准得爆。俄罗斯经济这两年靠石油和天然气撑着,但西方制裁咬得紧,卢布汇率晃荡,进口货贵得离谱。普京这番话等于告诉杜马:战争得继续打下去,直到把乌东四个州稳稳拿住。不然,留下的不光是军事耻辱,还得是边境隐患,往后几十年都得防着乌克兰和北约的报复。想想车臣战争那会儿,俄罗斯也折腾了十几年才稳住,这次规模更大,教训得记牢。 会后没几天,普京就签了延长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任期的命令。这家伙70岁了,本该退休,但战事吃紧,只能续上五年。格拉西莫夫从2012年上任,负责过叙利亚行动,现在乌克兰战线全靠他统筹。延长任期明摆着是信号:战争不会短期收场,军方核心得稳住。俄罗斯军队重组了几个师,补给车队天天从后方往前赶,但无人机和导弹让前线损失不小。格拉西莫夫的策略是稳扎稳打,避开大城市硬拼,转而蚕食乡村和工业区。这套打法让俄罗斯推进慢但稳,乌克兰那边抱怨援助跟不上消耗。 与此同时,总理米舒斯京也没闲着。9月15日的莫斯科金融论坛上,他甩出一堆经济数据,说2025年GDP增长4.1%,超了预期0.2%。到2026年,目标是1.3%的增幅,名义GDP冲到276万亿卢布。听起来亮眼,但细看全是硬扛:国防开支从1.2万亿卢布跳到3.8万亿,占GDP的1.7%。米舒斯京强调,基础设施投资和技术升级得跟上,计划砸40万亿卢布进国家项目,2030年前固定资产投资比2020年多60%。还想拉1万亿外国投资,但西方制裁下,这钱从哪儿来?主要是转向中国和印度,能源出口合同签了不少,但价格压得低。俄罗斯老百姓日子紧巴巴,超市里进口食品涨价,年轻人失业率高,战争让一切都绕着军工转。 这些动作连起来看,就是普京在给战争续命。70万大军在前线耗着,吞不下四个州就得继续咬牙。乌克兰那边,泽连斯基推不动反攻,部队补给短缺,民众疲惫感重。特朗普最近表态,说俄罗斯是“纸老虎”,但也暗示要谈“土地互换”,让基辅从顿巴斯撤出,换俄罗斯冻结南部前线。这话一出,俄罗斯乐了,但乌克兰死活不松口。 总的来说,这场会议透出的信号很清楚:俄罗斯不打算现在停。70万大军在前,四个州没全下,停火等于自宫。美西方闹掰在即,普京得把家底儿理顺,杜马得跟上趟。战争这东西,逻辑就是实力说话,谁先扛不住谁先让步。
德国垮了,法国崩了,英国也开始游行了!欧洲出了什么问题?俄罗斯为什么仍然很稳?一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