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发动机的明朝,郑和如何做到横穿印度洋,直达非洲的? 如今,我们看着轮船在海

花开半夏半夏园 2025-09-27 22:52:19

在没有发动机的明朝,郑和如何做到横穿印度洋,直达非洲的? 如今,我们看着轮船在海上风驰电掣,全靠发动机提供强劲动力。 然而在明朝,根本没有发动机这一现代产物,可郑和却能率领两万多人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最远抵达非洲。 这说到底,靠的还是老祖宗惊人的智慧和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 船队最为依赖的,当属大自然的风。 大海上的风,就像天然的“高速公路”。 郑和船队的帆船规模巨大,船上矗立着九根桅杆,挂起的船帆面积比篮球场还要大。 船员们深谙“看天吃饭”之道,每年冬天,便趁着东北季风一路向西航行。 等到夏天,他们又借着西南季风顺利返航。 这风一旦运用得当,比现代的发动机还要省心,简直就是为船只装上了免费的“自然发动机”,推动着船队在大海上稳健前行。 不过,海上并非总是顺风顺水。 当遇到没有风或者需要调整航向的情况时,人力便发挥了关键作用。 那些大宝船设计精妙,船底有好几层。 船员们分布在船的两边,齐心协力地划动巨大的橹。 与桨不同,橹无需抬出水面,只需在水里左右摆动就能产生持续的推力,极为省力。 这就好比几百人同时在水下“摇尾巴”,让这个庞然大物也能灵活地转向和慢速前进,确保船队在复杂海况下依然能够按照预定航线航行。 而郑和船队最绝的,当属他们的导航技术,在茫茫大海上,船队依靠三样法宝来辨认方向。 其一是“牵星板”,船员们用几块刻着刻度的木板对着星星比划,测量星星的高度,进而算出船队所处的纬度。 其二是指南针,它犹如保证方向不跑偏的“定海神针”,无论何时都能为船队指引正确的方向。 其三是他们自己绘制的《郑和航海图》,上面详细标注了沿途的岛屿、水深和暗礁等信息,堪称一本古代版的电子导航,让船员们在航行过程中对周围环境了如指掌。 郑和船队的成功,是人力、风力和智慧的完美融合。 他们并非依靠蛮力与自然对抗,而是巧妙地顺应自然规律。 这种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相较于单纯依靠科技力量,有着更为深刻的启示。 它让我们明白,只要摸透了自然规律,即便没有高科技的助力,人类照样能够创造惊天动地的奇迹,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 信息来源:《中国航海日|郑和船队如何“借东风”,实现远航?》中国气象报 2025-07-11 09:48

0 阅读:28

猜你喜欢

花开半夏半夏园

花开半夏半夏园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